诗词给人的启示
朱湘(字子沅)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
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
??朱湘是一个性格独特、对艺术充满执著的诗人,他在清华六年学生生活并不顺利,曾因记满三次大过而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1926年复学后又读了一年才毕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湘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中英文永远是超等上等,一切客观的道德藩篱如嫖赌烟酒向来没有犯越过,只因喜读文学书籍时常逃课以至只差半年即可游美的时候被学校开除掉了。
”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中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
这种失望是多方面的”,但他又对清华园无限留恋:“清华又有许多令我不舍之处。
这种两面为难的心情是最难堪的了。
反不如清华一点令人留恋的地方也无倒好些。
”他之不满意清华在于:“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
”严格的校园生活,对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说,不免感到拘囿;但清华的自然人文环境,毕竟给过他熏染和陶冶,使他后来的创作道路走得更为扎实。
??有风时白杨萧萧着,
??无风时白杨萧萧着,
??萧萧外更听不到什么。
??野花悄悄的发了,
??野花悄悄的谢了,
??悄悄外园里更没有什么。
??看起来这是一首完全写景的诗歌,然而景物中蕴涵着“情语”:没有生气的“废园”里除了萧萧的白杨,无所听、无所见,在悄没声中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这其实就是诗人心目中死气沉沉的校园的象征。
含蓄的形式下透露出不满和苦闷,当然这不满还是比较朦胧的,不像这首《冬夜歌》,直截了当地写明副标题“敬勉《周刊》产物质而革课程也”:
??耸暮空紫色西山,
??山顶戴着白雪之冠;
??山阴飘清华校旗,
??但清华旗色何其黯然! ??
??夕阳是清华的灵魂,
??漫天的黑云将他攫吞;
??遗下物质的躯壳,
??有大会堂作伊的坟墓。
??玄冰仿佛功课,
??压住本性活泼的小河,
??月光只映他滞重的面色,
??再不见风中的笑窝。
??诗人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描写弥漫着物质气息的校园,吞噬灵气如坟墓,缺乏自主意识像石像,刻板教条。
其实它并不缺少灵秀的环境,就像它不缺少活泼的少年一样,然而黑云压住了美景,功课窒息了学生的天性。
诗人忍不住要呐喊:赶走冬夜,让春色重临校园。
??朱湘独立不羁的思想也同样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论文中,《课程上前车之鉴》中,朱湘提出要提倡自由发展,减少课时,改为自修,以交心得代替传统的考试模式。
在《精神教育》一文中,更提出“出世的教育”,即精神教育,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情趣,而不能总沉浸于世俗之中。
??从学生时代起,朱湘的个性就较乖僻、焦躁,可是他的诗歌却是少有的平静和谐,他仿佛在创作之前洗净了身内身外的烦恼,给诗歌留下一方神圣和谐的园地。
从创作初起时就十分注重锤炼诗歌的情感和形式,他的内心是喧嚣的,而他的诗情却是宁静而柔美的: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
??舒缓的旋律,悠扬的节奏,错落有致的诗行,加上活泼清新的形象,在不经意中营造出一派和谐世界,给人以阅读与聆听的双重美感。
朱湘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新格律的探索,他特别追求“理智节制情感”的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原则,从诗的情感到诗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实践着,形式上讲究整齐、对称,诗韵上讲究与内容情绪合一,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诗创作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雨 景
文/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
(选自《朱湘代表作》)
[赏析]
雨中的景象,在古往今来的诗人笔下写尽了,但在朱湘笔下却有了新的意境。
诗以种种关于雨的新鲜意象和感觉,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期待。
诗人对自然美广泛的兴味与追求,用隐蔽而又鲜明的色彩的意象表达出来了。
诗中既写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既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已经展现的种种美的景象,也写出了对现实生活中尚未出现的令人向往期待的美。
寂寞的云气中飘来的一声“清脆的鸟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而深思。
自然美和生活美在作者笔下融成一片诗情美,充满了韵色与姿态。
《雨景》是《草莽集》中唯一的一首“无韵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这本诗集中最优秀的“写景诗”。
在这首新颖、清隽的小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刹那间奇异的感受,细腻含蓄,纯净清新。
朱湘的写景小诗与冰心、宗白华的小诗不同,他不是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启示,而是单纯而满怀惊异地描绘自然之美,显示了一个沉醉于大自然中的纯粹诗人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华。
诗歌的调子轻快,同时也显示了“句的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