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有什么诗关于安史之乱

    有什么诗关于安史之乱

    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翻译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4、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二、《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翻译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4、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悲陈陶》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3、翻译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4、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

    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

    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

    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

    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

    ”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

    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四、《月夜》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翻译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4、创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五、《哀江头》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3、翻译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

    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

    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

    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

    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

    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4、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

    至德元年(756年)秋天,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杜甫脱逃,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