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稚登的诗立冬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等到秋风吹尽旧院的树叶树茎的时候,秋天也就尽了,也就该到冬天了。
树叶黄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还客居他乡。
夜里一盏青灯伴我,还有窗外那半轮不盈的秋月,今晚比昨晚还寒冷。
明代王稚登《立冬》原文: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禅灯,本指佛寺僧房中的灯,泛指佛教事物。
诗人客居他乡,孤寂唯有禅月相伴,因而对季节变化感触颇多。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稚登,少有文名,善书法,4岁能属对,6岁善书擘窠大字,10岁能作诗,长而骏发有盛名。
嘉靖末年入太学,因写牡丹诗名扬京师,万历时曾召修国史。
万历十四年与屠隆、汪道昆、王世贞等组织“南屏社”,广交朋友,人称“侠士”,曾结交名妓如马湘兰、薛素素等。
王稚登曾拜名重当时的吴郡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为师,入“吴门派”。
文征明逝后,王稚登振华后秀,重整旗鼓,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
他的书法,真草隶篆皆能,人们争相收藏他的作品。
后人称其为吴门派之后劲,也是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
古代吟咏立冬的诗很多,从诗中亦可窥见诗人各自不同的心境和情怀。
三国时的曹操写过一首《冬十日》,诗曰:“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这首诗写曹操北伐乌桓归途中所见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色,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表达了诗人南征北伐倍感艰辛的感受。
宋代诗人苏轼的《冬景》诗,写得别具一格,诗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写初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尚有傲霜之枝。
在诗人看来,初冬的光景乃一年之中最佳。
立冬节气有三候,一候“水始冰”,水面上开始有凝冰的现象出现,但未牢固。
二候“地始冻”,土地表面开始慢慢凝结着霜寒,言说立冬已经步入冬天了。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开始在湖水边捕捉大蛤,准备过冬。
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
古人十分重视季节转换,作为四季循环终点或起点的节气标志,立冬格外受到关注。
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劳动了一年的先民,往往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立冬这一日,皇帝会带领京城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来到京城北郊迎接冬日的到来。
立冬仪式结束后,皇帝更会发放五色绣罗的锦衣棉袄作为赏赐。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同样记载了官家过立冬节。
待皇帝迎接立冬仪式后,如若下起了冬季的第一场瑞雪照应节气,那么朝廷会赏赐雪寒钱(古代军俸名称,有等级区分)二十万两以示嘉奖。
旧时,民间过立冬节气,也有腌菜备置过冬的风俗。
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说立冬节气的前五日,西御园运来蔬菜,百姓们用以腌制过冬。
因当时汴京冬季没有蔬菜上市,人们便想到了腌制的方法,这样储存的时间较为长一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稚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