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有关毛泽东在长征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有关毛泽东在长征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题解】

    1935年10月2日,红军由通渭城北上,6日越过平凉——固原大道,当日夜间又进入山区,把尾随追击的敌军甩掉。

    第二天,在山区青石嘴遇国民党东 北军白凤翔部骑兵,一战胜之,俘虏敌400余人,马400余匹,经宣传解释后,都加入了红军。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一鼓作气,于当天下午攻占了六盘山,晚 到山东脚下宿营。

    这一天行军80多里。

    此词似是口占,当作于攀登上达六盘山顶峰之时,六盘山的胜利,意味着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险的突破。

    词中就革命进军, 作了回顾与前瞻,这是极自然的情理。

    【赏析】

    上片:开端“天高”两句,平开舒展。

    以寥寥9个辽,便为当时的六盘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

    不但有景,而且更有人在其中。

    北方的晴秋,金风 送爽,碧空如洗;纤云点缀,愈见澄彻。

    “高”字,“淡”字,贴切之极。

    攀登高山,看到过雁,不禁会引起许多联想,这些都于“望断”二字流露出来:雁南人 北,“望断南飞雁”,正是长征的来路,一路上牺牲了的烈士,该留下殷殷血迹;羁留下的战友,此时情况如何?还有远在江南继续打游击的同志,当年根据地父老 兄弟姐妹们,他们此时可听到红军已突破最后一道天险胜利到达六盘山的消息?或曰:“望断就是看不见,并非望到看不见,更不是望得久和望得远。

    毛泽东所率领 的长征红军,自过岷山以后,便迤逦由南向北而来,正是清秋时节,一路之上,所望到的南飞雁当然是不少的;但当长征队伍,进入甘肃南部,到达六盘山的时候, 尽管天高所爽,已经看不见南飞雁了。

    这是说地势越来越往北,气候越来越寒冷。

    若把望断解作望到看不见,表示望得久和望得远,这能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 汉们所应有的行动吗?”为什么到达六盘山便忽然望不到南飞雁了呢?其时正是由于胜利后登高南望,缅怀故旧,而又云山苍茫,音讯杳然。

    所以才目送飞鸿,望得 久、望得远。

    这中间含蓄着许多潜台辞没有说,因此下文一转:“不到长城非好汉”,把驰骋的想象猛然收转回来,才显得格外有力,把气势一下鼓到顶点。

    “屈 指”句也是上承“望断”而来,“望断”是望得远,多远呢?“屈指行程二万”,又是望得久,多久呢?“屈指——行程——二万”。

    下片:换头“六盘”两句,才点出本题,明写攀越情事。

    曼歌悠扬,声洪气畅。

    此与《清平乐,会昌》词的换头极相似,此词:“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 风”,是以特笔描写红旗。

    这里特别突出红旗,是具有丰富深刻意义的:红旗是革命的旗帜,是胜利的象征,它从井冈山一直打到六盘山。

    今天在六盘山的顶峰上红 旗飘飘,卷舒自如迎着西风,这说明了革命正在迅猛的发展,这说明了长征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无坚不摧的威力;这也说明了伟大红 军战士具有着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经历千辛万苦,仍然胸怀坦荡,屹立不动,无限自豪。

    这一切都是一个“漫”字逗出。

    “红旗漫卷西风”,红旗随意地 卷着西风。

    于洪畅悠扬中,又潇洒有情致。

    最后以问讯口气结束,似尽未尽:“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又把注意焦点,引向远方,正面提出“北上抗日” 的任务,暗应前文“不到长城非好汉”句意。

    以设问作结,并不是对抗日终将取得最后胜利还有什么疑问,而是表示红军战士迫不及待,渴望杀敌的急切心情。

    在意 蕴上,则推宕生姿,饶有余味,平常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指这种手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