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最初念的是四书。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我家里的长辈,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因为背的诗多,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还要吟诵,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介绍入门的道理。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是单音独体。

    比如 “花”,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天”,一个字,没有韵律; “蓝天”,两个字,还是没有韵律, “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兴”可以随便联想。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联想。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诵要有节奏、声调。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这样一句话太长,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被后人广泛传承,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风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伤别离。

    ”这是七字一句。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七个字一句。

    这就是七言诗。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念起来每一句中是三三停顿,整首诗的诗句之间是四句一段。

    这种节奏上的循环往复也是造成中国有吟诵传统的重要原因。

    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有吟诵的传统!这是我们语言的特色,所以我们重视吟诵,有吟诵的传统。

    □王:您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吟诵的传统,吟诵也是古人学习诗词的方法。

    ■叶:学诗词,古人的要求,一定是先要会背,背了以后要会吟唱。

    曾国藩给他的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道,背诵有两种方法,先是大声地读———高声朗诵得到气势;然后再学习慢声低咏———体会其中的情味。

    学诗词,一定要会作诗。

    只有会作诗,才能对古人的诗有深入的体会。

    要想把诗词写好,不要去看那些入门的书,你就去吟诵。

    在你背诵吟唱之间,从声音、口吻到内心,都能跟古人的内心感觉打成一片,融会贯通。

    这样,你不但学会了作诗,也体会了古人的诗。

    你要问我入门,没有第二个方法,就是背诵跟吟唱。

    只是去看书,永远不懂得作诗,永远不懂得中国诗的真正的好处。

    □王:怎么学习吟诵呢?吟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吗?还是有共同的音调?■叶:这个不是唱歌,没有谱子,不但没有谱子,而且绝对不能谱出谱子来!现在有人把诗谱成很好听的歌。

    但是你会唱歌,你永远不懂得诗,你也永远不会学会作诗。

    我小时候,我的伯父、父亲都会吟诵,但是我们吟诵都没有死板的调子,我父亲和伯父吟诵得不一样,我和他们也不一样。

    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不是想长就长,想短就短,要有一个节奏。

    掌握了节奏,自己就有自己的调子。

    有的人平声字拖长,仄声字缩短;也有人整个句子都拖得很长。

    这些都是吟诵,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不管是前后哪种,节奏一定是二二三的节奏,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读。

    要学习吟诵,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天到晚地听别人吟诵的录音,最后开口就是这个调子。

    不但学诗是如此,我年轻的时候学古文,也是如此。

    唐宋八大家,今天要学韩退之的文章的作风,你这个月就都读韩退之的文章,要大声地读。

    把韩退之的文章大声地背诵,然后做出文章来就像韩退之。

    不仅古诗词,古文也是吟诵的。

    苏东坡的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

    ”有一个调子。

    欧阳修也有一个调子。

    古人学诗文,都是这么学的。

    □王:所以说,在吟诵的过程中传递的不仅有节奏韵律,更有一种诗文的情韵。

    ■叶:对的。

    钱钟书先生的诗就是很好的证明。

    钱钟书的诗思智非常深刻,也非常博学,造句用典非常的精微美妙,但是他的诗缺少一种气韵。

    古人说诗歌要有气、韵、神,钱钟书的诗就是缺少那种神韵。

    前年,我在台湾一个纪念钱钟书先生百岁诞辰的会议上发言时提到,他的诗歌中缺少情味,当时我推测他一定不是很会吟诵的人。

    因为他的父亲钱基博虽然也是博学多识的学者,但是并未流传下来几首诗。

    我猜测钱基博应该也是不作诗不吟诵,因此钱钟书也从未受到父亲吟诵的熏习。

    我的这个推论,前两天我的一个学生为我找到了佐证。

    有一本书叫 《朗诵法》,这本书的序言是钱基博写的,里面谈到他自己不会吟诵。

    “……余二十二岁,客与会稽陶杏南先生之江西提法使幕,方刻意为文章,日诵韩文,以为定程,声琅琅出户外而陶公不以为可!谓子文畸于刚燥,余尝病之而不知其所由然!而久乃知子之病于诵也!”这么一个趣闻可见吟诵之重要。

    我在《迦陵论诗丛稿》中有一篇文章 《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不但引了中国的历史,还引了西方的著作,证明吟诵才是重要的,里面也谈到了吟诵的格律、规矩。

    想要进一步了解吟诵的读者,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王:情韵、智慧,是您每次谈到古典文学的两个关键词。

    您也曾多次表示,诗词不仅是您的学术研究对象,更是您参悟人生的窗口。

    ■叶:可以这么说吧。

    我一生能坚持经历过那么多苦难,都是得益于古诗词,这里面的人生智慧、处事心态,都给我太多的启示和感动。

    □王:所以学诗词的过程更多的也是与古人的智慧情感对话的过程。

    ■叶:一点儿不错,与古人对话。

    而且中国那么长的历史,能够传到现在的作品作者,一定是他的感情意境、修养品德有好的地方。

    读之既久,你就自然把你的学识、修养、品格都提高了。

    □王:回顾您人生中的阅读和研究经历,您读书有什么方法吗? ■叶:要读一本书了解一个人,不要光靠入门书籍,你要把他的书拿来自己去读。

    人云亦云,那怎么是你的呢?比如学古诗词,你如果不想去吟诵,如果你自己不想做诗人,你也不想自己费工夫,那我可以介绍你最好看我讲诗词的书,那就是我替你读、替你背,然后把我所得的,讲给你听。

    你就从我所讲的再进去体会。

    但所有的入门的书始终是二手的,你要真的拿古人的书来读,读来真的让你动心,才是你的。

    有一个比喻特别好,会读书的人就像一个刺猬,身上都是刺,滚到哪里身上就沾上什么东西。

    □王:要有个入心的过程、感动的过程?■叶:对,也要有思考的过程。

    王国维给了我读词欣赏的入门。

    但他说的也不是都对,我只是觉得他说得好。

    比如,王国维谈李后主的词。

    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说李后主 “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我看了都很感动。

    我发现有人批评王国维的这句话,说李后主又不是释迦基督,他自己都是个罪人,他怎么担荷人间罪恶呢?我觉得他没有看懂。

    王国维的话是一个比方的说法。

    释迦基督是担荷人间罪恶,李后主的词是以他个人国破家亡的痛苦写下我们天下人共同的悲哀和痛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文字极为浅白,但是那种悲哀就蕴涵在里面。

    所以说读书你要有体会,“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后没有反省所得,就是白得了。

    读书是一种受用。

    你要真的习得了,自身饱满了,才享受了。

    □王:您印象中在研究诗词的过程中,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于哪首诗词有不断变化的认识和感动吗?■叶:小的时候读 《唐诗三百首》,也是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的时候只是懂得这首诗表面的意思,前两句写深夜无眠的意境很美,后两句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也知道,可是我对于这首诗真正的好处并没有懂。

    一直到很多年后,我 20多岁结了婚,到了台湾。

    结婚第二年刚生下大女儿4个月,先生就被关起来了,第二年女儿没满周岁我也被关起来了。

    无家可归、无家无业、无以为生,过了很痛苦的生活。

    很多年后我找到在中学教书的机会。

    当时讲一课是 《资治通鉴》的淝水之战,里面提到秦王苻坚驾着云母车,从云母两个字我忽然想到小时候背的这首诗。

    我觉得那时候我懂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一般人无法到月亮上去,嫦娥你有机会吃到灵药飞到月亮上去,你是幸运的还是不幸呢?李商隐说嫦娥应该后悔。

    人间虽然污秽罪恶,但是嫦娥在人间有同伴、伴侣。

    她一个人离开尘世到月亮上去,虽然没有尘世的污秽和罪恶,但是她是孤独、寒冷的,她应该后悔,如今在茫茫的青天碧海间,再也没有一个伴侣,每夜都是孤独的。

    王国维的一首词 《浣溪沙·山寺微茫》也写过:“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王国维在词中写,我想要爬上山去, “试上高峰窥皓月”,可是我还没爬上去呢,天就黑了,我爬到半山,偶然睁开我在山中的眼睛看山下,“偶开天眼觑红尘”,看到红尘中那些愚蠢的、劳碌的,充满罪恶的、自私的、那些痛苦的人类,我其实没有真的离开他们,“可怜身是眼中人”可怜我自身也是我眼中的那些人。

    那时我也曾经看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叔本华的哲学中有一章讲天才。

    一般人就像动物一样,盲目地追求生活的欲望,所以叔本华说生活就是欲望而已。

    没有得到的时候追求是一种痛苦,追求后得到了、厌倦了、失望了也是一种痛苦。

    所以人生就是被欲望所驱使,永远在痛苦之中、得失之间。

    一般人就是盲目地跟大家一样,为了生活的欲望而追求。

    天才与一般人的不同,就在于天才看透了人生是如此之愚昧,为了动物性的欲望而忙碌,然而天才自己也是人,看到动物欲望造成的痛苦,却又无法脱离这种痛苦,这是天才的悲哀。

    自此,我就明白了李商隐的悲哀:“嫦娥应悔偷灵药”。

    嫦娥你为什么比别人的感觉更丰富、为什么比别人的理想更高远呢?是你自找了你的痛苦。

    “可怜身是眼中人”。

    小时候没有这种体验,经历了人生的苦难才有了这些体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