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煜诗词15首带赏析

    李煜诗词15首带赏析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5、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

    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

    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6、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

    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

    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

    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全词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

    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7、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

    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8、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

    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

    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9、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

    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

    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

    “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

    “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

    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10、蝶恋花·春暮

    五代: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

    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

    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11、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

    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12、忆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译文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

    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

    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

    二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13、捣练子令·深院静

    五代: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译文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这是一首本义词。

    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其制作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这道工序,而这工序一般都是由妇女操作的。

    这首词的词牌即因其内容以捣练为题材而得名。

    14、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译文

    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

    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

    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

    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

    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15、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上片景色“秋风庭院藓侵阶”,写得寒瑟凄惨;下片景色“晚凉天净月华开”,虽然清冷,却是一片澄明。

    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

    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

    因此,“对景难排”不仅是说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无论四季,无论日夜,都不能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说“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话也是无法表达出悲哀的。

    扩展资料: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