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古诗
一、长流水,不断线
充分利用课堂这种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不同课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把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介绍给学生,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句的审美价值。
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这些名诗佳句,犹如一串串晶莹璀璨的珍珠熠熠发光,读之琅琅上口,铿锵和谐,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每读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充分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反复吟诵,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
只有读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体味佳句的妙处。
众所皆知,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过诵读诗歌,有助于领悟、欣赏它的优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接受艺术的薰染。
难怪人们常说“佳句不厌百回读”。
使学生会背诵,会解释,这是为运用打下基础,为把佳句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创造条件。
结合诗词单元教学,重点讲析诗词中的佳句,多方面诱发学生在领会原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怎样运用在写作中。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作者未来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
这种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来说更为突出。
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运用联系学生和当今社会实际,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表明自己的决心,同样可以“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学习修辞格的运用时,也尽量列举古诗词中的名句,例如: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来揭示比喻的巧妙,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
委实耐人寻味,一江春水向东流显示的特征,是清江碧水,徐徐悠悠,既深且长,深不可测,长无止处,而人的愁绪绵绵,欲理难清,想断无能的一面,于是乎两个特征相贴,恰好构成了这样的比喻。
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说明艺术夸张。
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来展示对偶的作用。
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对比的好处,等等。
总之,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名句的理解和印象,就应坚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机会,如课前5分钟,活动课等,分析鉴赏佳句,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二、联实际,巧运用
示例比较,让学生了解运用古诗词名句的好处。
熟语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所货比货。
”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名句用在议论文中有何好处,用与不用有何不同,我在教学中常用示例比较:
例一,《教师法》的诞生很不容易,经过几年的修改、讨论、再修改,最后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议通过。
它在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例二,《教师法》历时几年,千呼万唤始出来。
它对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显而易见,例一语交直率,但文字不甚简洁。
例二由于运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不仅增加文采,而且语意蕴含丰富,《教师法》诞生的艰难过程,都凝聚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中,颇有可读性,值得品赏,显得雅致。
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古诗词名句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并不拘泥于一种格式,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多变,或放在标题,或入在开首,或放在中间,或放在结尾,都是允许的。
在教学中,我经常以口头形式表述这几种不同的用法。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
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
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嘛! 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
文章中间引用古诗,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
如: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2008湖南满分作文《彼岸,灯火阑珊》,文章撷取六句古诗,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画面,有隐约之美,有朦胧之美,还有婉约之美,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词.则具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2008年江西考生《天涯共此“事”》的结尾:
‚芳树无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鸟空啼!‛自私的人类,请擦净自己的灵魂吧!你们将依然是自然之子,,让我们一起,一起体会,曾几何时,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心情吧!
文章全篇引用的。
如2007年北京卷《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文章开篇点题,由唐朝诗人刘长卿“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接着以纳兰性德“何恨不能言”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为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
第六段列举陆游“红酥手,黄藤酒„„”,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时可以更改名诗句的一个字或某几个字,照样用在文中,例如改一字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做到不拘一格出人才。
”只是把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降”改为“出”字,文意就表述得更加通畅明快。
不仅可以改为“出”字,而且可以结合实际的需
要改为: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荐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拘一格爱人才,不拘一格惜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等。
改几个字的例子也是有的,例如:‚作文需要多方面的全面的材料,横看成岭侧成峰,东西南北各不同。
必须把多方面的材料搜集起来进来分析研究,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这是把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的“远近高低”改为“东西南北”,显得巧妙别致,恰如其分,给文意增添了光彩。
由此可见,古诗词名句不仅可以用在议论文的不同位置和适当的改动几个字,而且可以把各句作题目、论点、论据。
我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过程中,结合个人阅读报刊,把有关范文及时向学生讲析、评价,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这些报刊上的文章有的把名句作为题目,有的把名句作为论点,有的把名句作为论据。
例如《人民政协报》上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一文,就是用杜甫的名句来说明当前住房的困难情况。
《中国教育报》上的《润物细无声》一文,题目新颖,其意深邃,告诉人们如何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例如《中国青年报》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文,题目就是全文的论点,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这里可以用上古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陪伴自己度过了幸福的少年时代,在才艺、人品、治学态度等各方面赋予全方位教育的师长,对于培养了数千名音乐人才、蜚声海内外的母校,每一位校友都怀着对母校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崇敬和感激。
”处处扣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中心论点,并且论述得透辟。
又例如五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段文字用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作论据,来揭示凡是大事业大学问家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把这些例文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了古诗词名句既可以作为题目用,又可以作为论点或论据用,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教师要带头用好古诗词名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形式都应尽量运用名句,最好能背诵二百句以上,并且以做到信手拈来,驾轻就熟。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我将常见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分类提供给学生(用讲义形式),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三)分类别 多形式
我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对名句作了如下归类:1. 用于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 用于阅读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用于新生事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 用于勤奋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开;5. 用于评析文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6. 用于新旧交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7. 用于朴素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8. 用于社会发展: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9. 用于功夫很深: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10. 用于景象繁荣:春城无处不飞花,春风得意马蹄疾;11. 用于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2. 用于久经考验:疾风识劲草,板荡识诚臣;13. 用于透视本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4. 用于亲自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15. 用于处处皆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6. 用于自作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17. 用于客观规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8. 用于崭新面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
是春;19. 用于深厚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 用于熟谙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21. 用于空前绝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2. 用于新奇巧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3. 用于幽默环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4. 用于气势磅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5. 用于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6. 用于到处有朋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27. 用于友谊深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8. 用于人生坎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9. 用于内外交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30. 用于优越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31. 用于好的征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32. 用于绝处逢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3. 用于爱国主义: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34. 用于死有价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5. 用于刚正不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6. 用于潜心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7. 用于字斟句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8. 用于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9. 用于互相媲美: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花不须多;40. 用于高瞻远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归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着力于提高运用能力。
口练与笔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古诗词名句的能力,让议论文生辉添彩。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
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
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
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
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
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