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兵团知青和插队知青有什么不同之处

    兵团知青和插队知青有什么不同之处

    1、政治背景不同

    插队知青出现于1955年,但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

    1969年中苏关系对立,毛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一系列关于备战的指示,城市里开始修建防空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组建了以“知青”为主要成员的大量生产建设兵团。

    也就是兵团知青。

    2、生活条件不同

    插队知青的生活条件完全取决于所在农村的生产条件。

    兵团知青发工资或者发生活津贴,准军事管理,因此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

    3、业余活动不同

    插队知青的业余生活是贫乏的。

    既由于知青居住的比较分散,又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

    兵团的业余生活比较丰富,尤其是在冬闲的时候,以团为单位组织宣传队到各处演出,而且不同级别还搞文艺汇演,文艺比赛。

    4、政治境遇不同

    插队知青,在当时,有一部分青年是“满怀热血”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所谓“满怀豪情下农村”,“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

    但更多青年是在政治环境的强迫下,在上学无路就业无门的无奈下到农村插队的。

    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其性质决定,它延续着从60年代开始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对政治审查比较严格,只有家庭出身好的才能够被批准加入兵团。

    因此能被批准参加生产建设兵团让人感到是一种近似参军的荣耀。

    5、劳动环境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兵团的劳动强度和生活的艰苦程度,有时候超过插队知青,尤其是在兵团初创的时期。

    在艰苦的劳动中,知青们有时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方面兵团整体上所面临的危险更大一些,例如内蒙古兵团69位烈士牺牲在扑灭草原烈火之中。

    插队知青中也有人牺牲在劳动之中,但是都是单个的案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插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