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什么意思
大理四绝"风花雪月"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1、“下关风”
大理的下关(地名)是一个山口,这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
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
下关风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
下关风的成因是其特殊的地势形成的。
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2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由于下关地势特殊的关系,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自南面吹来,风揭走人头上的帽子,自应落于身前,谁知是落在身后,人们对此奇异现象,称为“下关风”。
醉石、蓬莱阁。
走在下关的街头,风撕扯着衣襟,吹走旅途的疲乏和散落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一身轻松,临风而歌。
此时,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回归自然与返璞归真,只在临风而立的那一刻感受到。
到大理游览,风是最亲密的朋友,随时跟在身边,风是心中最美好的使者,吹来欢欣,吹走忧郁。
在大理临风,是一种幸运和福份。
2、“上关花”
上关(地名)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大理气候温和湿润," 止于凉,暑止于温",最宜于花木生长。
于是, 爱花养花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
来大理古城看花,最好的地方,就是玉洱园。
大理的茶花,当数这里的最多,最好。
要说玉洱园里的茶花,其实全是几米高茶花树了,花期一到,大如碗口的花朵从树顶一直缀到树根,像挂满了好看的彩球,有种说不出的喜庆。
听说这种木本的茶花,只有大理才有,这真是大理人的福份。
也有人从苍山上采下山茶花来,花枝不大,也没什么形状,但经过雪风吹过,雪水浸过的花儿,叶子是油绿绿的,花朵柔韧肥厚,似乎全然没有把风雪放在心上,咧着嘴笑开了,有一种山民般的天然纯真,是大理最好的花儿。
3、“苍山雪”
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
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
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在载雪。
苍山花卉,品种繁多。
云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 、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苍山都寻找得到踪迹。
大理苍山小径曲折险峭,过去上苍山探奇揽胜攀爬十分困难。
现有游览索道坐着上山。
如果你不愿乘坐缆车上山的话,也可在古镇上租马匹上下山, 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
4、“洱海月”
洱海的水,透明度较高,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地涌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洱海月色,令人惊叹。
天空极蓝,星光虽然暗淡,但是星星点点,缀满天庭。
洱海古称叶榆泽,因形如人耳而得名洱海。
夜晚的洱海更加妩媚迷人。
抬头望天上之月,低头看水中之月。
一首歌中唱到:”天上有个月亮,水中有个月亮……”这美丽的景色,在洱海的月夜更加体会深刻。
身临其境之际,仰望夜空,玉镜高悬,俯视洱海,玉镜漂浮,惊叹不已的同时,也为人间天上之佳景而感叹不已。
拓展资料:
出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六》
滇游日记二十六
作者:徐弘祖
初十日雨止而余寒犹在,四山雪色照人。
迨饭而担夫逸去暗中走掉,刘君乃令人觅小舟于江岸之西覆钟山下,另觅夫肩行李从陆行,言西山下有湖可游,欲与余同泛乘舟也。
盖中所当弥苴佉江出峡之始,其地平沃,居屯甚盛,筑堤导江,为中流所;东山之下,有水自焦石洞下,沿东山经龙王庙前,汇为东湖,流为闷地江今名永安江,是为东流所;西山之下,有水自钟山石穴中,东出为绿玉池,南流为罗莳江今罗时江,是为西流所。
故其地亦有三江之名。
然练城之三江合流,此所之三江分流,虽同南行注洱海,而未尝相入也。
余与刘君先西过大石梁,乃跨弥苴佉江上者。
西行塍中一里,有桥跨小溪上,即罗莳江也。
桥之北,水塘潋滟liànyàn水满波连之状,青蒲蒙茸;桥之南,溪流如线,蛇行两畦间。
因踞桥待舟,北望梅花村绿玉池在里外,而隔浦路湿,舟至便行,竟不及北探也。
此地名中所,东山之东,罗川之上,亦有中所,乃即此地之分屯也,余昔自鸡山西下所托宿处。
大约此地正东与鸡鸣寺,西与凤羽舍上盘相对,但各间相隔一山脊耳。
桥西诸山皆土,而峭削殊甚,时多崩圮。
钟山峙桥西北,溪始峙桥正西,盖钟山突而东,溪始环而西。
溪始之上,有水一围,汇绝顶间,东南坠峡而下,高挈qiè统领众流之祖,故以“溪始”名。
下舟,随溪遵其东麓南行。
两旁塍低于溪,壅yōng填塞修筑岸行水于中,其流虽小而急。
此处小舟如叶,止受三人。
其中弥苴佉江似可通大舟,而流急莫从。
二里,则两岸渐平,而走沙中壅,舟胶搁浅不前。
刘君与余乃登岸行陇,舟人乃凌波曳舟。
五里,乃复下舟。
少曲而西,半里,遂南挺而下湖。
湖中菱蒲泛泛,多有连芜为畦,植柳为岸,而结庐于中者。
汀水边平地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yǎn画彩色杂陈的画,翛翛xiāoxiāo风景天成,无拘无束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湖中渚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罂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
三里湖尽,西南瞻邓川州治当山腋曲间,居庐不甚盛而无城,其右有崩峡倒冲之;昔年迁于德源城,以艰于水,复还故处。
大路在湖之东,弥苴佉江西岸,若由陆路行,不复知此中有湖,并湖中有此景也。
又南行港间一里余,有路自东横亘于西山,即达州治之通道也。
堤之下,连架三桥以泄水。
舟由堤北东行,一里,穿桥而南。
又半里,有小桥曰三条桥,即北从中所来之大道也。
水穿桥东,路度桥南,俱南向行。
初约顾仆以行李待此而不在,刘君临岐跼同局蹐不安之状。
时已过午,腹馁,余挥手别刘君,令速返。
余遵大道南行,始见路东有小山横亘坞中,若当门之槛,截坞而出者,是为德源城,盖古迹也。
按《志》,昔六诏未一,南诏廷五诏长为星回会,邓睒诏之妻劝夫莫往,曰:“此诈也,必有变。”
以铁环约夫臂而行。
后五诏俱焚死,遗尸莫辨,独邓睒以臂约认之还。
后有欲强妻之,复以计诒之,得自尽,不为所污。
故后人以德源旌之。
山横坞中不甚高,而东西两端,各不属于大山。
山之西,与卧牛相夹,则罗莳江与邓川驿路从之;山之东,与西山湾山相夹,则弥苴佉、闷地二江从之。
南三里,从其西峡傍卧牛山东突之嘴行。
卧牛山者,邓川东下南砂之臂也,一大峰,一小峰,相属而下,大者名卧牛,小者名象山;土人以象小而牛大,今俱呼为象山云。
凑峡之间,有数十家当道,是为邓川驿。
过驿一里,上盘西山之嘴,始追及仆担。
遂南望洱海直上关而北,而德源横亘之南,尚有平畴,南接海滨。
德源山之东,大山南下之脊,至是亦低伏东转,而直接海东大山。
盖万里之脉,至洱海之北而始低渡云。
由嘴南仍依西山南下,二里,下度一峡口,其峡自西山出,横涉之面南上坡间。
又二里,有坊当道,逾坡南行,始与洱海近。
共五里,西山之坡,东向而突海中,是为龙王庙。
南崖之下,有油鱼洞,西山腋中,有十里香奇树,皆为此中奇胜。
而南瞻沙坪,去坡一里而遥,急令仆担先觅寓具餐,余并探此而后中食。
乃从大路东半里,下至海崖。
其庙东临大海,有渔户数家居庙中,庙前一坑下坠,架石度其上如桥。
从石南坠坑下丈余,其坑南北横二丈,东西阔八尺,其下再嵌而下,则水贯峡底,小鱼千万头,杂沓于内。
渔人见余至,取饭一掌撒,则群从而嘬即鱼儿咬吃之。
盖其下亦有细穴潜通洱海,但无大鱼,不过如指者耳。
油鱼洞在庙崖曲之间,水石交薄,崖内逊向内凹而抱水,东向如玦,崖下插水中,崆峒透漏。
每年八月十五,有小鱼出其中,大亦如指,而周身俱油,为此中第一味,过十月,复乌有矣。
崖之后,石耸片如芙蓉裂瓣,从其隙下窥之,多有水漱其底,盖其下皆潜通也。
稍西上,有中洼之岩当路左,其东崖漱根,亦有水外通,与海波同为消长焉。
从其侧交大路而西逾坡,不得路,望所谓三家村者,尚隔一箐qìng大竹林踞西峡间。
乃西半里,越坡而下,又西半里,涉箐而上,乃沿西山南向而趋,一里,渐得路,转入西腋,半里,抵三家村。
问老妪,指奇树在村后田间。
又半里,至其下。
其树高临深岸,而南干半空,矗然挺立,大不及省城土主庙奇树之半,而叶亦差小。
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但开时香闻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所未闻也。
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上关以此花著。
按志,榆城异产有木莲花,而不注何地,然他处亦不闻,岂即此耶?花自正月抵二月终乃谢,时已无余瓣,不能闻香见色,惟抚其本辨其叶而已。
乃从村南下坡,共东南二里而至沙坪,聚落夹衢。
入邸舍,晚餐已熟。
而刘君所倩担夫已去,乃别倩为早行计。
十一日早炊,平明,夫至乃行。
由沙坪而南,一里余,西山之支,又横突而东,是为龙首关,盖点苍山北界之第一峰也。
凤羽南行,度花甸哨南岭而东北转者,为龙王庙后诸山,迤逦从邓川之卧牛溪始,而北尽于天马,南峙者为点苍,而东垂北顾,实始于此,所以谓之“尤首”。
《一统志》到点苍十九峰次第,自南而北,则是反以龙尾为首也。
当山垂海错之外,巩城当道,为榆城北门锁钥,俗谓之上关,以据洱海上流也。
入城北门,半里出南门,乃依点苍东麓南行。
高眺西峰,多坠坑而下,盖后如列屏,前如连袂,所谓十九峰者,皆如五老比肩,而中坠为坑者也。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蛱蝶蝴蝶中之一类,蛱jiá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形态生动,其状酷肖,与生蝶真正的蛱蝶无异。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蛱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然龙首南北相距不出数里,有此二奇葩,一恨于已落,一恨于未蕊即开花,皆不过一月而各不相遇。
乃折其枝、图其叶而后行。
已望见山北第二峡,其口对逼如门,相去不远,乃北上蹑之。
始无路,二里,近峡南,乃得东来之道,缘之西向上跻,其坡甚峻。
路有樵者,问何往,余以寻山对。
一人曰:“此路从峡南直上,乃樵道,无他奇。
南峡中有古佛洞甚异,但悬崖绝壁,恐不能行,无引者亦不能识。
”又一老人欣然曰:“君既万里而来,不为险阻,余何难前导。
”余乃解长衣,并所折蛱蝶枝,负之行。
共西上者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上者三里,复西向悬跻。
又二里,竟凌南峡之上,乃第三峡也。
于是缘峡上西行,上下皆危崖绝壁,积雪皑皑,当石崖间,旭日映之,光艳夺日。
下瞰南峰,与崖又骈峙成峡,其内坠壑深杳,其外东临大道,有居庐当其平豁之口,甚盛。
以此崖南下俱削石,故必向北坡上,而南转西入也。
又西上二里,崖石愈巀嶪jiéyè高峻,对崖亦穹环骈绕,盖前犹下崖相对,而至此则上峰俱回合矣。
又上一里,盘崖渐北,一石横庋足下,而上崖飞骞刺空,下崖倒影无底。
导者言:“上崖腋间,有洞曰大水,下崖腋间,有洞曰古佛。
”而四睇皆无路。
导者曰:“此庋石昔从上崖坠下,横压下洞之上,路为之塞。
”遂由庋石之西,攀枝直坠,其下果有门南向,而上不能见也。
门若裂罅,高而不阔,中分三层。
下层坠若眢yuān干枯井,俯窥杳黑而不见其底,昔曾置级以下,煹gòu举火灯而入甚深,今级废灯无,不能下矣。
中层分瓣排棂,内深三丈,石润而洁,洞狭而朗,如披帷践榭,坐其内,随峡引眺,正遥对海光;而洞门之上,有中垂之石,俨如龙首倒悬,宝络丝线中挂。
上层在中洞右崖之后,盘空上透,望颇窈窕yǎotiǎo深远,而中洞两崖中削,内无从上。
其前门夹处,两崖中凑,左崖前削,石痕如猴,少wán其端,首大如卵,可践猴首,飞度右崖,以入上洞。
但右崖欹侧,左崖虽中悬二尺余,手无他援,而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昔有横板之度,而今无从觅。
余宛转久之,不得度而下。
导者言:“数年前一僧栖此崖间,多置佛,故以‘古佛’名,自僧去佛移,其叠级架梯,亦废无存,今遂不觉闭塞。
”余谓不闭塞不奇也。
乃复上庋石,从其门扪崖上。
崖亦进隙成门,门亦南向,高而不阔,与下洞同,但无其层叠之异。
左石片下垂,击之作钟敲声?
北向入三丈,峡穷而蹑之上,有洼当后壁之半,外耸石片,中如齑jī细粉臼,以手摸之,内圆而底平,乃天成贮泉之器也。
其上有白痕自洞顶下垂中,如玉龙倒影,乃滴水之痕臼侧有白磁一,乃昔人置以饮水者。
观玩既久,乃复下庋石。
导者乃取樵后峡去,余乃仍循崖东下。
三思,当南崖之口,路将转北,见其侧亦有小岐,东向草石间,可免北行之迂,乃随之下。
其下甚峻,路屡断屡续。
东下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下三里,乃及麓,渡东出之涧。
涧南有巨石高穹,牧者多踞其上,见余自北崖下,争觇眺之,不知为何许人也。
又南一里半,及周城村后,乃东出半里,入夹路之衢,则龙首关来大道也。
时腹已馁,问去榆城道尚六十里,亟竭蹶而趋。
遥望洱海东湾,苍山西列,十九峰虽比肩连袂,而大势又中分两重。
北重自龙首而南至洪圭,其支东拖而出,又从洪圭后再起为南重,自无为而南至龙尾关,其支乃尽。
洪圭之后,即有峡西北通花甸;洪圭之前,其支东出者为某村,又东错而直瞰洱海中,为鹅鼻嘴,即罗刹石也。
不特山从此叠两重,而海亦界为两重焉。
十三里,过某村之西,西瞻有路登山,为花甸道,东瞻某村,居庐甚富。
又南逾东拖之冈,四里,过二铺,又十五里而过头铺,又十三里而至三塔寺。
入大空山房,则何巢阿同其幼子相望于门。
僧觉宗出酒沃饥而后饭。
夜间巢阿出寺,徘徊塔下,踞桥而坐,松阴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间,令人神思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