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套用模板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套用模板

    学习目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 知识储备: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1、 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的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②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2、描写手法

    ①烘托(衬托)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虚实结合

    ④渲染和白描

    3、修辞手法

    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起兴、对比、设问、反问、通感、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

    (二)试题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

    (三)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时,不仅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现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 这种表现手法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四)解答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五)误区警示

    1、把握不准设问的角度,分不清是问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手法。

    2、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导致答案点不全。

    3、答案组织欠妥当,不能先答点 ,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只是写一些套话。

    (六)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槿花,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或白色。

    分析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诗歌赏析】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

    “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

    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

    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

    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

    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

    “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

    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

    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

    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

    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

    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居秋瞑》、《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选取了青水,翠竹,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景色清爽自然.后两句以易惊善飞之寒鸦立于缓缓归来之牛背,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动静相衬,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

    (七)题目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夜雪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第一、二、四句分别从感觉、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

    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尽

    宋朝•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首联运用了拟人手法。

    (1分)离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怅,连春风都要责怪:为何不好端端在家,跑到天涯来干什么?(1分)把春风人格化,含蓄风趣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2分)

    3.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釄【注】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釄(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

    (1) 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是做简要分析。

    (4分)

    (2) 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分)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2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