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描写冰雪梅花草木杜鹃的诗词

    描写冰雪梅花草木杜鹃的诗词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11、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2、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

    冰 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以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

    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

    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

    象征美人。

    牡丹

    寄寓富贵。

    杨花

    有飘零之意。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连理枝 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青梅竹马

    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逐鹿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

    称“三尺法”。

    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彭祖

    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

    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

    观: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豆蔻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精卫 古代神话。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

    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玉成

    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璧还

    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金鸡

    古代传说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青眼

    相传三国时魏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

    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q0)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菰菜羹:菰菜、莼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

    代指书信。

    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却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怀橘

    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咏絮

    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柳营

    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太许可,才可入营。

    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南冠

    代指囚禁而不变节操的品格。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