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张之洞墓的知情人士

    张之洞墓的知情人士

    当时光进入新的世纪,传统文化的回归再一次成为社会热潮。

    社会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张之洞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

    而在南皮,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加入到研究张之洞、寻找张之洞的行列中。

    他们说,正确评价张之洞,南皮责无旁贷。

    南皮人对张之洞的感情是朴素而真挚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公园筹建办公室来了一位衣衫破旧的老人要捐一千元钱。

    原来,这位南皮贾屯子村的“周铁嘴”为给张公园建设捐资到处化缘。

    工作人员们不肯收,老人不干。

    大家只好说,钱您先放着,用着时去拿。

    十年过去了,老人还念念不忘建张公园,说:“我那一千元还存着呢。”

    虽然张之洞的后人如今已没有一个在南皮生活,但在南皮东门张氏家族中,仍然普遍使用张之洞题写的“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这二十个起名专用字。

    不相识的张氏族人,一听名字,就知道彼此的辈分。

    可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重名过多。

    比如大安、前印等等张氏人口多的大村,有四五个人叫一个名字的。

    开会叫错了人,来客指错了门的事,都没少发生。

    除了名字沿用传统,张氏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依然盛行。

    热心张之洞研究的张氏族人张家升老先生于2004年冬病逝前写下的《张之洞和南皮张氏家庭》一文称:张氏人口占全村半数的前印村,全村九成的大学生姓张。

    “头两年的一个清明,我到张之洞墓前,只见墓前的碑案仍东倒西歪地散落着,但坟上被挖的窟窿已经被填平,歪倒的石案上还有一束雪白的梨花。

    ”王玉良回忆说。

    2004年5月,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成立,会长是退休了的原县人大主任邢家训。

    他们收集回忆、研究张之洞的文章定期刊载在会刊上。

    邢家训和副会长叶书龙等研究会成员还四处出击,循着张之洞的足迹进行考察与搜集,寻找张之洞的后人。

    为了省钱,他们只买夜车票。

    在汉阳铁厂,工厂博物馆把张之洞主持建造铁厂时用的专用砖瓦赠送给“家乡人”,20多公斤重的东西,愣是让邢家训和叶书龙给背了回来。

    2005年5月,南皮张之洞书画院成立。

    2006年2月,春节过后刚刚上班的南皮县委宣传部就召开了张之洞研究工作会,对张之洞研究和深层开发做了详细的规划。

    这是近15年来,张之洞研究第一次被列为县委、县政府正式工作议程。

    这一年,张之洞在台湾的族曾孙张法鸣回南皮祭祖。

    同年12月,在南皮县第一中学建成了“张之洞展览馆”。

    1903年,张之洞自京城返武昌,顺道回南皮祭祖。

    他捐出五千两赏银、积累的廉俸一万二千两,在家乡兴建新式学校,并命名为慈恩学堂。

    学校布局新颖,有教室、寝室、餐厅、厨房、议事厅、图书室、操场,还设置有花园假山,种植了古槐和海棠,整体风格是中西合璧。

    学校于1907年竣工,先后设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部,定额各为三十人,学制分别为四年和五年。

    南皮解放后,慈恩学堂更名为南皮中学。

    1980年又定名为南皮县第一中学。

    这所由张之洞创建的学校,不但是南皮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今天南皮的最高学府。

    今天的南皮一中已经完全没有了一点历史的遗迹,校园里教学楼、学生公寓环立,在校学生三千多人。

    但未进大门就可以看到校园广场上高大的张之洞汉白玉雕像;在学校的张之洞纪念馆里,门额上还挂着一幅当年慈恩学堂的全景图。

    与它遥相呼应的展室另一端,立着一尊张之洞的半身像。

    本职为南皮县广电局副局长的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叶书龙笑着说:“这可不是铜的,是当地农民用泥塑的。”

    对于南皮人来说,最让他们挂念的还是张之洞的遗骨哪儿去了。

    一定要找到!县长给邢家训下了命令。

    当年的墓地早已变成大片的农田,1958年平整土地,张之洞墓所在的田地划给了南关村。

    2003年,邢家训曾带着王玉良、肖力兴、张宝信等研究会成员骑着自行车到南关村找到原村支书进行调查,又来到与墓地相连的南花园村寻访知情人……可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7年3月,邢家训找到了当年看坟的老人高玉堂。

    70多岁的老邢骑上电动自行车,拉着92岁的高玉堂直奔了墓地现场。

    经过农田建设、平整土地,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切早已是面目全非。

    更何况高家搬离这里已经几十来年了,现场辨认十分艰难。

    最后,老人指着一大片当地人叫“老酒窠”的大叶草,说“就是这儿了”。

    高玉堂的儿子则表示,他把张之洞的尸骨埋在一块断碑旁边了,用铁钎探一探,找到石碑不就找到尸骨了吗?一支四五个人的临时勘探队成立了,他们拿着临时制作的1.5米钢管探锥,在原墓地附近打孔探测。

    两个月过去了,地上留下了几千个孔,却始终没有发现石碑和尸骨的踪迹。

    邢家训不死心。

    他找到副县长、南皮镇人民政府,召集有关村党支部研究,请他们给村里的老党员开会,发动群众,寻找知情人。

    村支部开会寻找掩埋张之洞知情人的消息引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说,当年掩埋张公尸骨的就是他在南关村的表舅张执信。

    看着找上门来的邢家训等人,沉默了41年的张执信终于解开了张之洞尸骨失踪之谜——当年,正是他亲手掩埋了张之洞的遗骨。

    张执信说,1966年,他只有20岁。

    秋末,村里的壮年劳力都去挖河,他和一些老头、妇女们在村南张之洞墓地旁边的地里平地、刨棉花柴。

    几个妇女说有点害怕,又有味,张执信就和一位王老头一起将张之洞尸体和一具女尸拖到原坟墓,重新用锄头掩埋。

    表面上看墓是毁了,其实尸骨还在墓底下呢。

    另外两个夫人的尸体则不知下落。

    “我当时只是知道张之洞是个大官,是个好人,再说即使是普通人,这么干也太缺德了!”当年因成分不好没少吃苦头的张执信格外小心翼翼,掩埋尸骨后再三嘱咐知情人,千万不要声张,以免造反派知道。

    “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敢说,就是不知道说了会怎么样。

    以前也有人问过我,可不是政府的负责人,我都没告诉。

    这回我看是政府诚心要找,邢会长那是真正政府管事的人!”

    挖掘机擦着头骨掠过

    张执信一直在附近的田里干活,对这里的变化比较熟悉,当年又是他亲手埋的尸骨,他指认的位置应该靠谱。

    2007年6月1日,满怀希望的邢家训将寻找张之洞尸骨的实施方案报告给县政府。

    这个方案简单得可能会令考古专家惊讶不已:用挖掘机挖。

    方案得到了县长的批准。

    万事俱备,只待麦收了。

    7日,邢家训在参加张之洞纪念活动从武汉归来的火车上接到南关村支书张汉旺的电话:“麦子已收割,可以开挖了。”

    8日下午,一台黄色挖掘机开到了田里。

    在张执信指认的中心地带,机械手臂由北向南挖出一条条宽一米、近两米深的纵沟,每条沟之间间隔一米。

    六月正是热天,38摄氏度的高温下,人们好像在蒸笼里作业,脸上晒得红红的。

    一会儿挖出块砖,一会儿刨出个瓦。

    突然,咔嚓一声,沟里出现了一个陶罐。

    人们一阵惊呼:是不是张公的随葬品?在现场守候的县博物馆馆长高国胜摇了头:“这咸食罐子是普通老百姓的随葬物。

    但张之洞是一品大员,随葬品应该比较贵重。”

    机器的轰鸣声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围观者。

    有老者说,原来的张公墓还在西边。

    有人说,张公墓在侯庄和遗爱碑成一线处。

    还有人说,在南边……话不多的张执信望着挖掘机开出的七八条20米的长沟,心里有些打鼓:这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是东西地,如今改成了南北地。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他又站到高处四下观看,还跑到地北头转了一圈,心里有了底:远不了,就在这里挖。

    太阳落山了,邢家训和村支书决定收工,第二天趁早上凉快五点就开挖。

    第二天,四点多,张执信就来到了地里。

    隐隐约约有点预感的他特意带上了抹铲。

    没有了头一天的大队人马督阵,两个人安静地开始了新的挖掘。

    刚开到第四条沟,就看到一个像是头骨的东西。

    张执信大喊一声“停!”“真悬呀,大‘抓挠’就擦着张公头盖骨上掠过,再深一点,尸骨就破坏了,再浅一点又可能错过了。

    ”按照当地的风俗,尸骨是不能见天的,张执信赶快用一张报纸盖住,一看时间,刚刚早上六点。

    很快,邢家训、叶书龙、王玉良等人纷纷赶到,还带来了两块二尺半见方的红绸布。

    民政局长来了,当场派人到城里火速订制了两副临时棺椁。

    副县长也来了。

    村支书张汉旺租来了大棚,买来鞭炮。

    张氏族人张厚谦应邀来奉纸敬骨。

    人们为尸骨搭好大棚遮阳,族人张厚谦在穴前摆上张公遗像,敬燃冥纸后,点燃鞭炮。

    张执信和挖掘司机戴上雪白的手套,开始整理尸骨。

    两具尸骨头朝北,并列平躺着,东侧一具为男性,西侧为女性,和此前张执信描述的情况完全一致。

    令张执信浮出水面的那个外甥鲁春生和张厚谦也一起帮忙。

    他们将挖出的两具尸骨小心地分别摆放在备好的红绸布上。

    鲁春生还拿着张公的臂骨照量着:“张公胳膊骨真长,真是两手过膝呀”。

    在场的老人们也纷纷说,是张之洞的真尸骨错不了。

    此时的邢家训终于想通了当初为什么勘测不到:没有棺材,没有封土,连衣服都没有,哪里能探得到呀。

    他长出了一口气:“这些日子,晚上睡觉做梦也是找张之洞尸骨,如果在预定的范围里找不到,我打算到沧州请专家们把原张公墓区全挖一遍,一定要找到!”

    在南皮的采访中,记者问骑着电动自行车赶来的邢家训:当时,为什么没有请专业考古人员来寻找尸骨?

    老爷子似乎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他摇了摇头:这才多少年,用得着考古吗?请他们还得好多钱。

    怎么可以确认那就是张之洞的尸骨?

    邢家训给出了他的四大理由:第一,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第二,找到尸骨的位置是当年的掩埋者亲自指划的,附近方圆几十米内也没有其他坟墓;第三,这两具尸骨没有衣服,没有棺材,不是正常入葬,却与当年张之洞尸骨的情形非常一致;第四,曾有传言说当年挖出张公尸骨时,他的嘴里含着珠子。

    为了撬出宝珠,曾撬掉了尸骨上的几颗牙。

    而此次找到的尸骨果然是牙齿不全,少了一块牙床。

    由此可以基本肯定这是张之洞遗骨。

    老爷子认真地说:“那么些年没找着,是因为没认真找!”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