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怎样写诗词歌赋

    怎样写诗词歌赋

    学习诗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读;二是学会写。

    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有联系,是说要想学会以古典诗词形式进行创作,首先要学会读古典诗词。

    人们要掌握诗词创作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诗词语汇、格律要素等等,主要依靠精读大量的古典诗词,而不是光靠听课,或者专门去读什么"作诗指南"之类的书籍。

    一个人精读古典诗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艺术欣赏水平的高底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创作能力和水平。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这话虽有点夸大其词----光凭"三百首"这点本钱,想吟诗自如,是远远不够的----但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写诗填词,是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包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这形式古已有之,我们要熟练地使用它,就必须非常熟悉它,所以说,读诗词、背诗词是学写诗词的基本功。

    已经学会了写诗词的,也还要经常读诗词,汲取古典诗词艺术遗产之精华,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前言》中不是说作诗词有两大难吗?多读、熟读、精读诗词是打开这两扇大门的一把钥匙。

    它不仅可以提高选择适当词句表达宜于入诗词的情意的能力,而且也是触发和酝酿宜于入诗词那样的情意的媒介和酵母。

    情意来源于生活。

    斗争经历、生活经历丰富的老同志,宜于入诗词的情意应该是非常丰富的。

    但这些自在的情意往往不能成为诗情,从胸中无碍地流淌到笔端。

    但当你多读、熟读、精读诗词之后,情意就会升华。

    譬如身经百战的老同志,多读些盛唐边塞诗,当读到同你当年战斗情形相似的作品时,定会触发"铁马金戈"的回忆,如正逢上这个战役的周年纪念,或者故地重游,你会情不自禁地"慨当以慷"起来,想把感怀谱入平平仄仄平。

    若是你年轻时,有过两口子长期异地分居、久别重逢的经历,当你读到秦观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往日的情意定会翻腾起来,也想来个"调寄"什么词牌。

    克服小难----掌握格律,也要靠熟读诗词。

    如果你读的诗词很少,未必能全看懂王力的《诗词格律》,因为书中所例举的诗词,你大都未接触过,书里讲的格律规则,你就很难领会。

    但是,当你熟读大量的古典诗词之后再学格律,情况就不一样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乃至无师自通。

    有区别,是说读诗词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欣赏活动。

    学会读诗词并不容易,绝大多数会写诗词的人,并不是拿起任何一首诗词都能读懂、读通的。

    另一方面,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者诗词造诣很深,鉴赏水平很高,留下不少品评诗词的著作,但是没有留下什么诗词名篇。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学会读诗词来学写诗填词;有的则以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为主,并不一定去写诗词。

    写诗词还须有创作的欲望。

    诗歌本来就是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语言艺术,即所谓"诗言志"。

    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恩格斯也说:"愤怒出诗人"。

    如果你缺乏自身的生活感受,没有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即使熟练地掌握了诗词创作技巧,也未必能写出有感染力的诗词来的。

    古人写了无数的"应制诗"(奉皇帝之命所写或和的诗)、"试帖诗"(科举考试所作的诗),能有几首留传下来的?当然,我们大多数老同志学写诗填词,并不希冀留下什么传世之作,也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作为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的。

    各人情况也不尽同,有的写出来只是为了自赏自娱;有的为了寄赠朋友,相互酬唱;有的则争取报刊发表,或汇集成册,以期面向更多的读者,或作为自己心路历程的纪录,赠送亲友、留示后人。

    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自己的学习要求,不必攀比别人。

    但是有一条:你不想写,或者写不出来,就不要硬去写。

    否则,那就把本来是轻松愉快、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变成苦差事了。

    那还不如多读点诗词,出神入化,心连广宇,鹜精八极,从中获得艺术享受;如想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些品评诗词的札记也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