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八十年代北大最有影响的诗人

    八十年代北大最有影响的诗人

    1、戈麦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身缚小石块儿)。

    从1985年开始尝试写作算起,戈麦的实际写作时间不到6年,就在这6年时间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诗作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

    在一篇《关于诗歌》的短文中,戈麦这样写道:“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

    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必将照亮人的生存。

    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同时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这可以视为他的诗歌观。

    2、骆一禾

    骆一禾,1961年2月6日出生,小时随父母去河南农村淮河平原接受启蒙教育,1979年9月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84年9月毕业任北京《十月》杂志编辑,主持西南小说,诗歌专栏,得过两次优秀编辑奖。

    1983年开始发表诗作和诗论,作品散见《青年诗坛》《滇池》《山西文学》——这是对他深有鼓励的三家刊物,及《花城》《诗刊》《青年文学》《上海文学》《绿风》等。

    1988年参加《诗刊》举办的青春诗会,1989年5月31日,他死于脑血管大面积出血(脑溢血),年仅28岁。

    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诗《世界的血》。

    3、西川

    西川考入的是北京大学英文系,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

    曾与友人创办民间诗歌刊物《倾向》(1988—1991),参与过民间诗歌刊物《现代汉诗》的编辑工作。

    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

    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1997)、《大意如此》(1997)、《西川的诗》(1999),诗文集《深浅》(2006),散文集《水渍》(2001)、《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2004),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1997),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与北塔合译,2004)。

    编有《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

    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等。

    4、海子

    生于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査湾人,自小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