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清照诗词欣赏

    李清照诗词欣赏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作品

    《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凤凰台上忆吹箫 》等。

    《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夏日绝句》等。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李清照留下87首诗,以下选择代表性的诗词进行赏析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与秋凉情景。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

    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穿“永昼”搿耙灰埂钡脑蚴恰俺睢薄ⅰ傲埂倍字。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br/>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

    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

    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

    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秦观《水龙吟》)等等。

    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

    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黄花”,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

    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城诘之。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

    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简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

    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

    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

    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

    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

    无疑,她的生活面扩大了,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

    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

    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调已经消失,而代之以浓厚的感伤情绪。

    但是,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

    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

    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词风豪迈奔放,很扑臻⑿疗病;屏宋淘凇都以按恃 分兴嫡馐状省拔抟缓令畏燮允潜彼畏绺瘛!笨杉钋锦n照的词风是多样的。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

    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

    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

    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

    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这首词具有阔大而又豪迈的气度。

    词中阔大的形象、阔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

    一个漂零无依的女词人竟渴望借助万里鹏风把自己映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

    这奇异的神仙世界是词人理想与精神寄托之所在。

    词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独具特色的词篇。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养。

    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简析】  这首词层次清晰,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造成的灾难。

    又对南宋五朝的偏安政策有所遣责,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临江仙【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简析】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

    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烘托,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永遇乐【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简析】

    元宵。

    南宋首都杭州。

    金色的太阳缓缓西下,灰色的云层渐渐合拢。

    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想起已故的丈夫赵明诚。

    纵然街头烟柳,笛里梅花捎来点点春意,也逗不起丝毫游兴。

    上门邀她观灯的酒朋诗侣,都被婉言谢绝。

    最难忘,北宋的汴京。

    那时她还是闺阁千金,对一年一的元宵佳节特别重视。

    女伴们相偕观灯,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花枝招展。

    如今呢,形容憔悴,两鬓染霜,最怕在灯火阑珊的夜里抛头露面。

    唉,不如闭门深坐,听那些呆儿痴女说说笑笑。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

    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

    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

    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