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分别叫什么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分别叫什么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都被称为传胪。

    在明代以前,对科举考试中的第四名、第五名没有特别的称谓。

     从明代开始,人们把获得二甲第一名即第四名和获得三甲第一名即第五名的举子都称为传胪。

    清代的制度多承袭明制,在科举制度方面也一样,但也有不同之处,清代传胪的范围缩小了,只有二甲第 一名(第四名)才能称为传胪。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并不是宋代才有的。

    它是从隋炀帝大业五年开始,在1905年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废除的。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整整持续了1300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经常把科举和高考相提并论。

    实际上,科举的考试和高考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两类考试。

    现代的高考其实决定的是你进哪一所大学,是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而科举不是这样,它认定了你教育的环节已经完成了,现在参加科举的人是要进入官僚队伍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考试可以说更为接近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我们知道唐代的科举制度其实已经相当成熟了,到了宋代的时候又有方方面面的演进。

    我们会看到宋代的科举考试基本是一个三级考试的制度。

    三级考试制度中第一级或者说最为基础的一级,就是乡试。

    乡试就是在家乡参加考试,福州人就在福州考,苏州人就在苏州考。

    乡试是由地方政府主持的,目标是要取“解”,实际上就是得到文状,文状就证明你通过了考试。

    你拿到 “解”以后,就可以到首都去参加中央部门主持的考试。

    从唐代开始,中央部门主持的考试就是由尚书省主持的,所以叫做省试。

    省试通过了以后,可以去参加殿试,殿试原则上就是由皇帝主持。

    在乡试里面能够得到第一名,即在“取解”这个考试里面得到第一名的人,就叫“解元”,省试里面得到第一名就叫“省元”,殿试里面得到第一名的就叫“状元”。

    宋代的宰相中,许多人都是科举出身。

    而也有大量的宋代下层官员由“荫补”选拔而来。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做了高官,儿子就有一个进入官僚队伍实习的机会,实习年满之后他就有可能转为正式的官员,这种就叫荫补。

    宰相很多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从不同的背景下晋升到当时的官僚高层。

    《宋史》里面会说到,宋代有很多宰相都是所谓起自孤身的,由于某种机遇参加科举考试,考得不错,这样进入到官僚队伍里头,最终能够升晋到宰相的位置上来。

    宋代跟唐代比较起来,科举制度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的。

    这个过程我们把它概括一下,可以说它是走向严密与开放。

    通常我们会说,一个制度很严密就不开放,如果我们强调开放,它就不会很严密,但是,宋代的科举制度让我们看到一种制度通过它自身的严密化,反而能够更加的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