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鹰的诗词

    关于鹰的诗词

    画鹰

    --------------------------------------------------------------------------------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画鹰》诗词全文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词注释

    --------------------------------------------------------------------------------

    【注释】:

    ★浦评:与《胡马》篇竞爽。

    入手突兀,收局精悍。

    ★张上若: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①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

    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何谓倒插法?试看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曰:“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是谓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曰:“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曰:“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的“?(sǒng耸)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绦镟(tāo xuàn滔眩)”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

    “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

    “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

    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

    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

    “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

    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为君除狡兔,会是翻?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

    ……‘?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

    ‘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

    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

    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

    ”可见此诗,不唯章法谨严,而且形象生动,寓意深远,不愧为题画诗的杰作。

    (孔寿山)

    诗词出处

    --------------------------------------------------------------------------------

    全唐诗卷224_24

    醉落魄·咏鹰

    --------------------------------------------------------------------------------

    作者:【陈维崧】 年代:【清】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醉落魄·咏鹰》诗词全文

    --------------------------------------------------------------------------------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徐悲鸿画师来游牯岭,相与登鹞鹰嘴,下瞰洲

    --------------------------------------------------------------------------------

    作者:【陈三立】 年代:【近代】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徐悲鸿画师来游牯岭,相与登鹞鹰嘴,下瞰洲》诗词全文

    --------------------------------------------------------------------------------

    秘泄瀛寰亦一奇,龙钟为显古须眉。

    来师造化寻穷壑,散落天花写与谁?

    诗词注释

    --------------------------------------------------------------------------------

    原题:徐悲鸿画师来游牯岭,相与登鹞鹰嘴,下瞰洲渚作莲花形,叹为奇景,戏赠一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