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二十首五十子以内的唐宋古诗词赏析

    二十首五十子以内的唐宋古诗词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

    寥(liáo)惶(huáng)遭(zāo)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

    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身世”就是说人生经历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特指史册。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

    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

    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

    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更多追问追答追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列为近代曲辞,所收白居易、刘禹锡之作都是七言绝句,与五代、宋以后的长短句不同。

    ②借问:假设的问话。

    ③何似:哪里像。

    赏析

    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

    健康活泼,笔墨简洁,塑造了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女子形象,富有民歌气息。

    全诗都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独白。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了?”是一个假设的问句。

    女主人郁闷已久,爱情炽烈,对着江潮、海水发泄自己的不满。

    这里“江潮与海水”的描写,意义有三。

    其一是为了扣住题目“浪淘沙”;其二是借喻女子的内心如波浪起伏的江潮那样不平静;其三,江潮与海水事实上并不像“君情与妾心”,而此处“何似君情与妾心?”却反过来责备它们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来是像“君情与妾心”的,现在不像了。

    这样的描写可以显示出女子的天真和她对爱情的执着。

    “相恨不如潮有信”是责备男方的久出不归。

    封建时代,男子重利轻别离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经商或仕途,很多人抛下自己的妻子、情人远走他乡,久出不归,使很痴情的少妇独守空闺,自怨,自怜。

    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就是反映了这种情况。

    海水朝潮夕落,终始有信,潮有信而人无情,两相对比,愈加显出男子的负心薄情。

    也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多情。

    所以末句说“相思始觉海非深”。

    原来她对那个无情薄信的男人是又恨又爱,愈是恨其不归,相思之情也愈是炽烈。

    故深沉如大海,也终不如多情女子的相思之情深了。

    作品刻画女子的心理活动很成功。

    虽是短短四句话,却借助于江潮与海水这两两意象,在反衬、对比中,把女子心理变化的转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