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苏轼“淡泊名利”的诗句有哪些

    苏轼“淡泊名利”的诗句有哪些

    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宋·苏轼《满庭芳》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

    一、苏轼

    1、人物生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文学成就

    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文章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

    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

    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三、艺术成就

    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

    ”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26] 

    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