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古诗中的平仄

    关于古诗中的平仄

    古诗中的平仄介绍: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扩展资料:

    古诗中平仄的辨别: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一、平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二、仄

    1、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2、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3、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