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谁知道南湖的历史及烟雨楼历史急急急

    谁知道南湖的历史及烟雨楼历史急急急

    南湖的历史:

    南湖位于浙江嘉兴市城东南部。

    湖南北长,东西狭,现水域面积约624亩,水深2至4米。

    南湖自古以来是市境各主要河流蓄泄的枢纽,海盐塘注入其中,平湖塘、嘉善塘与之相连;长水塘经西南湖亦贯注其中。

    南湖完全形成的时期, 大约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南湖在三国时期称陆渭池, 到唐代才改名南湖.唐以后又有滮湖、鸳鸯湖、马场湖和东南湖之称.南湖刚形成时面积辽阔, 比现在的湖面大二三倍.到元代以后, 由於湖滨泥沙淤积和历代城市的发展, 水域面积日渐缩小.今日的南湖, 面积仅0.24平方公里, 水深2—5 米.南湖四周, 地势低平, 河港纵横, 桑田连绵, 风光明媚.湖中有两个岛屿, 一称湖心岛, 南北长100 多米, 东西宽近100 米, 岛上有著名的烟雨楼等名胜古迹;与湖心岛一衣带水的小洲, 上有仓圣祠.

    五代以前,此地尚无园林建筑。

    后晋天福年间(936一945),吴越国王钱鏐第四子广陵王钱元镣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畔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才逐渐成为游览之区。

    北宋以后,湖畔陆续兴建园林有:潘师旦园、高氏圃、南湖草堂、列岫亭、水心亭、乐郊亭、勺园、颜家园、瓣香阁、秋水阁等,明代,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嘉兴被誉为“东南一都会”,南湖游览兴盛。

    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一“厚五丈,广二十丈”的小岛,四面环水,俗称湖心岛。

    次年在岛上建烟雨楼,形成独特的景观。

    明天启《嘉兴县志》记述:“滮湖亦称南湖,西侧灯含窣渚,北则虹饮濠梁。

    倚水千家,背城百雉,蒹霞杨柳,菱叶荷花,绿漫波光,碧开天影,雕舷笙瑟,靡间凉燠,此一方最胜处也。

    ”明清时期,每值清明、农历六月甘四“荷诞”、“七夕”、中秋,湖上游人如织,烟雨楼前画船歌鼓日夜不绝。

    宋以后,历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宋代苏轼、吴潜、杨万里,元代方回,明代张岱,清代钱谦益、吴伟业、陈其年等都慕名来游,吟咏不绝。

    清顺治七年(1650),以吴伟业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举行了十郡大社,湖上名人云集,连舟百艘。

    民国元年(1912)10月,孙中山曾来南湖游览,并在湖中烟雨楼假山前与各界人士合影留念。

    现代许多著名文学家、诗人如茅盾、郁达夫、曹聚仁等都曾来南湖游览,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

    民国10年(1921)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从此,南湖成为光荣的革命纪念地,载入了革命史册。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从那以后,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烟雨楼历史:

    烟雨楼正楼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

    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

    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

    始于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 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

    后毁。

    遗址现无存。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

    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 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

    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

    烟雨楼在湖心小岛。

    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

    才形成现在的格局。

    烟雨楼--- “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

    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

    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