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排在第1位的古诗是什么?

    排在第1位的古诗是什么?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中国历代诗词的巅峰之作17首

    1、《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关雎》首爱情诗,流传民间,显现了当时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方式。

     

    2、《诗经·国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3、《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九江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

    前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

    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

    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

    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

    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4、《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代表词。

    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这首词还被改编为歌曲《几多次》(《虞美人》),邓丽君原唱,后由费玉清翻唱,做为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李后主与赵匡胤》)的片尾曲。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6、《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春夜喜雨》是杜甫名篇之一,是上元二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扬州人。

    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

    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8、《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9、《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690-756),汉族。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出塞》为乐府《横吹曲》旧题,多写军旅征戌。

    原作二首,此其一。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写下这首铿锵有力的诗篇,也正是抒发出征塞外、为国守边的豪情壮志和内心感慨。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10、《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1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12、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苏洵之子,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文学才能相当全面,在诗、词、文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诗的代表作品有《西林寺壁》、《海棠》、《夜泛西湖等;词的代表作品有《念娇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江城子》、《蝶恋花》等;赋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

    13、《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辛弃疾写词热情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和苏轼并称“苏辛”,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重要代表。

    辛弃疾写词反对屈辱投降、渴望国家恢复统一,是伟大的爱国词人。

    《青玉案·元夕》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14、《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蝶恋花》等。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15、《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土,人称李易安。

    李清照前期词多写悠闲生活,后期词多写身世之叹。

    《一剪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16、《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游山西村》是陆游的代表作品。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17、《天净沙》·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

    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