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小学生班队活动古诗竞赛题目

    小学生班队活动古诗竞赛题目

    一、 填写名句(12分)

    1( ),万里长征人未还。

    2、谁言寸草心,( ) 。

    3、飞流直下三千尺,( ) 。

    4、( ) , 明月何时照我还。

    5、等闲识得东风面,( ) 。

    6 、( ) ,白首方悔读书迟。

    7、葡萄美酒夜光杯,( ).

    8.、( ),天下谁人不识君?

    9、劝君更尽一杯酒,( )。

    10、( ),霜叶红于二月花。

    11、( .),要留清白在人间。

    12、( .)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 诗中修辞(8%)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名句都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加形象和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请写出下面的诗句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三、一字开花(12%)

    人们都说“舞文弄墨”之人皆是“风花雪月”之辈,意思是说会写文章的人,感情都十分丰富。

    而且很多诗句里都有“风、花、雪、月”这些字哦。

    试各写出2句来。

    有“风”字的诗:( ) 、( )。

    有“花”字的诗:( )、( )

    有“月”字的诗:( ) 、( )。

    四、学以致用(14%)

    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 ),( ) 。

    2.落日熔金,夕阳西沉时,你会忍不住发出赞叹( ),( )。

    3.当你看到气势雄伟的黄河时你会忍不住感慨:( ) ,( )。

    4.当你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时,就会想起“( ) ,( ) 。

    这句诗。

    5、我们常引用:“( ),( )。

    ”告诫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6、你看到桃花纷纷落下,你会情不自禁吟诵道:“( )”

    五、 判断,对的打对,错的打错 10分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西子"即西施,最后两句以美女西施做比喻,说明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很美丽可爱。

    (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喧闹繁华的江雪图。

    ( )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铺"字形象地描述了夕阳西下阳光平射的柔美安逸景象。

    下句的"半江"正好与"残阳"相对应。

    ( )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抒发的是诗人惋愁怅的情绪。

    ( )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前两句是对偶,写荷与菊的姿态及旺盛的生命力。

    后两句提醒"君"不要忘记美景,诗中所说"一年好景"指春天景色。

    ( )

    5、唐朝的李白素有“诗仙”之称,他好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

    ( )

    六、诗中有常识(11%)

    1.王安石在写诗过程中反复选择用字”绿”而成为千古名句的是( ) 这句.

    2.”李杜”是指唐代大诗人( )和( ),”小李杜”是指( ) 和 ( ).

    3、“姑苏”就是现江西省的( ),此地有一座名寺叫( )。

    4、苏轼爱与和尚交朋友,其中一位北宋名僧叫( ),《春江晚景》就是他的画作,苏轼专门为此作了一首诗哩。

    这首诗里还让我了解了有一种肉味鲜美但肝脏内有剧毒的鱼叫( ),日本人特别爱吃。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中,我了解到秦末有个西楚霸王,名字叫( ) 。

    6、我从陆游的《示儿》中了解到,古时人们把中国划分为 ( )。

    七、古诗明义 23%(10+13)

    1、你读到过这首诗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卧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有趣吧,你能把这首诗扩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很有道理哦,你能将它扩写成一篇教育大家珍惜时间的文章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