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西江月???和更多的毛泽东写的诗词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成仿吾解析]:第一首着重写出了山的高耸连天;第二首写千山万岭像江海中波涛澎湃,又像万马奔腾在战场上;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无敌,立地顶天。

    这光辉的短词外表好像是在写群山,实际是在歌颂工农红军实现的伟大业绩。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成仿吾解析]:这首气魄雄伟、音调铿锵的词,概述了红军 2万多里的长征,然后指出六盘山上红旗已经在迎风飘扬,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雄心壮志。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成仿吾解析]:诗中所写“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暖”一“寒”,虽与气候有关,但显然不是写气候。

    “金沙水拍云崖暖”———成仿吾深刻体验了巧渡金沙江用兵之巧:当我军逼近昆明,迫使敌人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昆明,蒋介石也由贵阳飞来昆明督战时,我军却转向西北直趋金沙江。

    这是一巧。

    当皎平渡的敌人认为这里不是主要渡口,红军还在200里以外时,却受到我军夜袭。

    这是二巧。

    “大渡桥横铁索寒”———成仿吾是右路军,在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渡过去的。

    他称赞道:“十七勇士带头向敌人猛冲过去。

    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征服了天险,打垮了敌人,使红军大部队得到顺利渡过大渡河。

    而左路军22个英雄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更为惊心动魄。

    我们22个英雄冒着稠密的弹雨,一手扶着铁栏,踏着铁索,竟然飞一般冲了过去。

    后续部队赶上,经过两小时激战,全部控制了泸定桥。”该诗前面似乎字面都没说“过”、说“喜”,其实却被结尾关联着,都是“三军过后”露出笑容,而尤其喜悦的是走完了千里雪山,最艰险的历程就都甩在身后了。

    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解析]:整首词从大处落笔,写登上会昌山巅远眺,一片雄伟气象展现于眼前,表现出了革命者的伟大气魄,把充溢着无比浓烈的激情含蓄地表现出来,写得自然而深刻。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解析]:该词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

    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

    “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

    该词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

    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成仿吾解析]:成仿吾目睹了娄山关战斗。

    1935年2月二渡赤水后,红军猛攻娄山关高地金山,经过肉搏,占领了这个制高点,然后连续冲锋,把敌人完全击溃,傍晚占领了娄山关关口。

    关上只有茅屋两间,有一石碑,写着“娄山关”三个大字。

    成仿吾以亲身经历体会到:“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本版稿件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讯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