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表达了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什么的决心?
推荐毛泽东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师缚住苍龙?”其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话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我区党史学者认为,句中的“长城”特指的就是横亘于固原市境内的秦长城。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口述了《长征谣》。
1942年8月1日在《淮海报》副刊面世。
1948年8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时,毛泽东对《长征谣》作了较大改动,改为《清平乐.六盘山》,体例由原自由体改为规范的“词曲”体。
1957年《诗刊》创刊时在1月号上发表。
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应宁夏同志之情,9月8日,利用会议休息之时,写下草书《清平乐.六盘山》。
同年9月30日,《宁夏日报》头版套红刊发了毛泽东手书墨迹。
1961年10月8日,《中国青年报》再次刊登了此次手稿。
“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中“长城”二字,在毛泽东诗词鉴赏、研究、注解等书籍中均解释为“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我区党史工作者认为,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中,“长城”既有特指,又有潜在的深刻含义。
长城,博大、雄伟,是抵御匈奴南侵,维护祖国统一的象征;中国共产党、红军,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中流砥柱和好汉,他们是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
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5日从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出发,沿葫芦河东岸经西吉县将台、马莲一带东进,当晚宿营于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
10月6日晚宿营于原州区张易堡。
10月8日晚宿营于彭阳县乔渠。
10月9日,一方面军右路军沿长城塬折向东北与左路军会合于孟家塬又折向东南进入甘肃省镇原县三岔镇。
这条由西向东的行军路线与荆江泰国原州去张易穿彭阳长城塬进甘肃镇原由西向东的秦长城走向几乎完全相吻合。
因而“长城”特指固原市境内的秦长城无可厚非。
红一方面军长征进入固原境内五天四夜,每天都沿着秦长城由东向西前进,共约200多公里。
长城,蜿如巨龙横卧北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从南方来到北方长城脚下,即将到达陕北抗日根据地,此时的毛泽东一次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长城和长征精神。
当毛泽登上六盘山峰,翘首南望之时,正是张国焘公开自立伪中央,破坏党和红军的统一,削弱抗日前线的力量,毁我钢铁长城之日。
长征时,陈毅和项英领导的新四军,在瑞金根据地一带发动群众,壮大红军力量,由肖克领导的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2日与贺龙领导的第二军团在印江县木黄镇会师,并在黔、湘、川、鄂交界处一带开辟根据地。
当毛泽东登上六盘山之时,以诗抒情,请南飞的大雁充当“鸿雁”,党中央期盼这几支队伍能尽快发展壮大并早日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形成统一的强大的抗日阵线,形成牢固的抗日“长城”,收复沦陷国土,拯救危难民族。
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北上抗日,行至甘肃哈达铺时,从国民党报纸上获悉,陕北还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顽强地抗御着敌人的各种进攻,并有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无比喜悦。
此时,毛泽东和共产党人,才明确了北上的落脚点----陕北。
“不到长城非好汉”正是不到革命根据地,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推翻蒋家王朝,不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决不是“好汉”的宏伟志向和坚强决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