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清朝最出名的诗人是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

    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杭州人。

    乾隆元年丙辰(1736)荐举博学鸿词,四年已未(1739)进士,官江宁知县。

    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

    论诗主抒写性情,创性灵说。

    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

    林则徐(1785--1850) 清末政治家。

    字少穆。

    嘉庆进 士。

    曾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提倡经世之学。

    任东河河道总督,曾主持修治黄河。

    后任江苏巡抚,又修治白茆、浏河等水利。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禁止吸食鸦片,著有成效。

    旋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

    次年到广东,为了解西文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自编《四洲志》。

    所著有《林文忠公遗集》、《信及录》等。

    乾隆皇帝 清高宗弘历(1711~1799)清朝入关后第四代皇帝。

    满族,爱新觉罗氏,为清世宗胤□第四子。

    雍正十一年(1733),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即位,年号乾隆,习称乾隆帝。

    在位六十年。

    嘉庆元年(1796),传位第十五子□琰(嘉庆),自为太上皇帝,仍掌军国大政,直至去世,实际统治六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蒲松龄(1640--1715) 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 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

    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

    能诗文,善作俚曲。

    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

    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作《得南闱捷音》、题《西江月》一阙。

    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

    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

    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

    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曾预见到英国可能侵犯,建议加强战备,不与妥协。

    治经学,为嘉、道间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

    哲学上持“性无善无不善”之说,反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

    《尊隐》、《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送饮差大臣林公序》、《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

    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

    所著有《龚自珍全集》。

    赵翼(1727--1814) 清史学家、文学家。

    字云崧、耘松,号瓯北。

    江苏阳湖( 今常州)人。

    乾隆进士。

    官至贵西兵备道。

    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

    长于史学,考据精赅。

    论诗主“独创”,反摹拟。

    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

    所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等。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江南昆山人。

    明诸生。

    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后,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唐王立,除兵部主事。

    入清不仕。

    治经重考据,注意经世致用,开清代汉学风气。

    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

    其诗沉郁苍凉,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有《亭林诗集》。

    纪昀(1724--1808)字晓岚,号云石,直隶献县人。

    学识渊博,诗赋骈文皆擅,为乾隆朝大学者,其小诗清新可爱,体现出不凡的才气。

    著《阅微草堂笔记》等。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小说家。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

    雍正初年,在统计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

    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

    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

    性情高傲,嗜酒健谈。

    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世,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

    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

    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但其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

    据称先后曾增删五次,但未成全书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也能诗,又善画石,但作品流传绝少。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610-1680)李渔自幼聪颖,擅长古文词。

    41岁去杭州,后移家金陵,游历四方,广交名士。

    清康熙十六年(1677),复移家杭州,于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

    李渔素有才干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

    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未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他著有杂作《闲情偶寄》、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

    李渔在金陵时,别业称芥子园,设有芥子书。

    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流传甚广。

    曾国藩( 1811 ~ 1872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

    1872 年 3 月在南京病卒。

    赠太傅,谥文正。

    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严复(1854--1921)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翻译家。

    字又陵、几道。

    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光绪六年)任李鸿章所办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升总办。

    中日甲午战争后,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

    所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观点,号召国人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

    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书,较有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文字质朴,翻译态度谨严,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1915年参与筹安会。

    拥护袁世凯称帝。

    晚年提倡尊孔,反对“五四“运动。

    所著有《瘉埜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

    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刊 》、《严译名著丛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