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想做神仙的诗
诗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时,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诗魔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邺(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七十岁致仕。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
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
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
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
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
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
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
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
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
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
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诗鬼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
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
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
或借旧题,或创新题 ,大都凝练绚丽 。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②个人发愤抒情。
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
③神仙鬼魅题材。
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
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
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 ,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
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
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诗豪——刘禹锡
补充以下 还有诗豪,诗囚
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
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
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
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
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
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
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
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
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
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
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
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
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
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
二是杂文。
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
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今人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
诗囚
孟郊和贾岛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
所以在他们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
所以有诗囚之称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
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
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