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红楼梦》运用暗喻的诗句有哪些

    1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点评:

    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

    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

    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2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

    3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花袭人。

    宝玉看完晴雯的判词(当然没有看懂),又往下看“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隐“袭”字),接下去就是这首判词。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

    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

    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4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香菱。

    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

    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

    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

    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5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

    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6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探春。

    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

    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

    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

    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

    7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

    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

    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

    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8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

    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

    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人空门,这是一层含义;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

    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

    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末断的一个根据。

    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

    这类地方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