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鹧鸪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鹧鸪的形象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它的叫声像“行不的哥哥”,充满离愁别绪,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在古典诗歌中常有如下文化含义和象征:

    一为离别。

    佳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你别走(行不得也,哥哥)。

    借以常喻惜惜别情。

    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

    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二为悲情。

    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清代尤侗《闻鹧鸪》有曰:“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 《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为爱情。

    因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意象如同“燕子”“鸳鸯”。

    唐代刘禹锡有《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 鸪鸣。”借鹧鸪之和鸣,衬“欢不见”之落寞。

    诸如温庭筠、李洵之《菩萨蛮》词中鹧鸪皆有此意象,“双双金鹧鸪”、“双双飞鹧鸪”等,不足而论。

    四为相思。

    情爱所致,离别之苦,悲情油然而生,为以上集大成者。

    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和,郎从何处归?”闺中女子,思念远方情郎之愁绪.相思之苦,含蓄而致韵。

    追答

    我的回答先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