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浣溪沙周邦彦

    浣溪沙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题解】

    本篇为伤春之词。

    以白描手法描绘暮春景象,透露出伤春怀人之情。

    【句解】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两句一气直下,从楼上说到楼前。

    所说者,无非楼上晴天、楼前芳草。

    既是晴天,自然是万里无云,自下而望,四面所见的自然都只是碧蓝的天空。

    极目远眺,弥望的是无边无际的芳草,远接天涯。

    真好一幅勾勒手笔,将暮春的景色,以大写意的手法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两句只是写景,并未说到有个人在。

    然而所写之景,却分明是人在楼上凭栏所见。

    “楼前芳草接天涯”的“接”字,用得极好,是从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的“绵绵”二字化出。

    芳草绵绵,如相思不绝。

    暮春时分,最易伤怀。

    故此二句白描写景,实有一个多情人在。

    劝君莫上最高梯

    果不其然,下接一句“劝君莫上最高梯”。

    此句与其说是劝人,不如说是自劝。

    所劝者何事?无非同于南唐李后主之“独自莫凭栏!”独自凭栏,不见相思之人,唯有苍天碧草,无边无际,一如哀愁。

    此情此景,让人如何去消受?“最高”二字,有“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之意。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所感者,无非“不悲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之所以劝君莫上最高梯,无非怕君触景伤怀,难以自持。

    而君纵有万千愁怀,又当与何人诉说?寂寞无聊之人,自不可不登楼遣忧,而忧愁终不可遣,故又劝之莫上高楼。

    这真是体贴而又无奈的劝慰语。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浣溪沙》过片二句当为对语。

    此一联同于上片之首二句,亦只是白描当下景物,写法上亦是以动写静。

    堂下一片新竹,不过静景而已,前着“新笋已成”四字,便是一动态过程。

    檐下新筑燕巢,亦是静景,前缀“落花都上”四字,便动感全出。

    动静相生,平添神采。

    新竹、燕巢虽好,然而我所系情者,却终究是春笋、春花。

    而今笋已成竹,花落为泥。

    所见者,皆非旧物,教善感之人情何以堪?“已成”二字,一作“看成”。

    “看”字更重动感,“已”字重在表现当下事实,且“已成”与下句“都上”对偶,更见工稳。

    忍听林表杜鹃啼

    忍,即不忍。

    林表,即林外。

    杜鹃,又名杜宇,在古诗文里乃是哀愁的象征。

    相传杜鹃是上古蜀帝杜宇的化身,杜宇含冤而死,变成杜鹃鸟,日夜哀鸣,声声啼血。

    杜鹃啼鸣,在春夏之交。

    上文写新笋成竹、落花成泥,乃有“无可奈何春去也”之意。

    偏偏杜鹃无情,又复在林外啼鸣。

    仿佛怕人淡忘了“春去也”,要在那里刻意提醒。

    伤春之人,听见那林外忽远忽外的鹃啼之声,如何能不黯然落泪呢?

    【评解】

    周邦彦是词中圣手。

    这一篇《浣溪沙》堪称小令神品。

    本篇所写不过是人人都写的春愁,“劝君莫上最高梯”、“忍听林表杜鹃啼”,亦只不过是词中最寻常的意象。

    然而周邦彦却能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

    北宋早中期的词人,如欧阳修等人写小令词,喜欢一气宣泄,周邦彦却极讲章法技巧。

    本篇上、下片的前二句只是勾勒一幅暮春景象,仿佛只是写景。

    第三句在全无征兆的情况下猛然道出伤怀。

    读完第三句,再去回味前二句,便境界全出。

    前二句轻描淡写,仿佛全不用力。

    第三句却是用尽全力,重有千钧。

    这种曲折笔法,极富匠心。

    而对意象的选择,亦见剪裁功夫。

    周邦彦总是能信手拈来最华美、最清新的意象:一望无际的蓝天,远接天涯的芳草,新笋成竹,落花为泥,周遭的一切如此美丽。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的背后,却藏着一个伤春人。

    这一切,都是伤春人独自凭栏之所见。

    明明有个人在,却不直接说出来,细心的读者却又能感觉到那个人在。

    以“无我之景”表现“有我之境”,正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神境。

    精心的构思,华美的意象,深挚的哀愁,是构成周邦彦词境的三要素。

    本篇是最好的例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