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西风胡杨课文全文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

    我去过塔里木。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mǎ)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èn)的树。

    胡杨的根茎(jīng)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

    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g)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

    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yù)文明。

    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

    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zhēng)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

    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cì)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yì)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kěn)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è)梦。

    我站在这孑(jié)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

    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

    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扩展资料

    课文赏析

    以胡杨的生长环境开篇;紧接着颂赞了胡杨的精神实质;联系具有胡杨精神的红柳,红树林的遭遇;警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西风胡杨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

    胡杨精神

    有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是执着、坚韧、顽强、不屈、信念和意志的精神。

    被人们誉为“沙漠的脊梁”、“沙漠英雄树“。

    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本,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是一种固沙化后而特化的植物,早在一亿三千多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其珍贵与银杏齐名,有活化石之称。

    胡杨生长在最恶劣、最残酷的环境中,他们是一种较为神奇的群体,耐严寒高温、耐盐碱、耐干旱和耐渍涝。

    他用不屈不挠的身躯阻挡了沙暴对绿洲的侵袭,组成了一条雄伟壮阔的绿色长城,因此被人们誉为“沙漠的脊梁”。

    据了解,世界上仅存在着三处较大面积的胡杨林,其中我国就占两处,分别是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和内蒙古额济纳的河套地区。

    胡杨,这是一个神奇的树种,它的生长总是和凤凰与鲜血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的金色,冬天为红色……这是一个坚强的树种,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甚至更久。

    胡杨的精神就是只要还活着,就竭尽全力地活,它可以把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供给自身的生存。

    哪怕有一丝生长的机会,都会从根部萌生幼苗。

    没有水分的时候,它会干枯,当所有的枝条都已经枯萎,它依然努力不让自己倒下,因为它仍然充满了期待,期待奇迹的出现,期待有那么一天,有水分供给它的时候,它会重新让绿色装扮着孤寂的大漠戈壁,于是就有了千年的等候,千年的翘首期盼。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