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求诗歌歌词中常见意象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

    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

    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

    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

    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杜鹃——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青鸟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马、乌鸦、沙鸥。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

    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吹笛、吹箫、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饮酒。

    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折柳。

    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

    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

    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

    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U庵只苹璧纳烁型贡硐衷诶氡稹⑾嗨肌⒐朐挂焕嗟母猩顺∶嬷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

    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

    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

    10.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