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严格要求孩子的历史故事
甘祖昌,江西省莲花县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甘祖昌对子女严格要求的故事可以编成一本书,这里仅选择几个鲜为人知的事例,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艰苦奋斗
1951年,甘祖昌的大儿子锦荣在家里做篾工,听说父亲当了新疆军区后勤部长。
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新疆,希望找个轻松的工作。
不料父亲对他说:“你20多岁了,读书超过了年龄,现在工厂需要锻工,你去学打铁吧。”甘锦荣在新疆打了半年铁,比在家做篾工更累,身体吃不消,向父亲诉苦,甘祖昌又把他安排到农建第六师学开拖拉机。
锦荣不满意,写信向老家的老奶奶求援。
甘祖昌收到老娘的来信,立刻回信说:我们干部子女不能搞特殊,应该带头艰苦奋斗,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
后来锦荣随父回乡务农,又多次提出要父亲出钱给他盖房子。
甘祖昌不同意,他说:“我不能把国家给我的工资给子女享受。
再说,我们现住的房子先后五次被敌人放火烧过,是乡亲们冒生命危险抢救下来的,留下它做传统教育的教材吧。”
甘祖昌是1957年回乡务农的,到家第三天清晨,就带孩子们背着粪筐到野外捡粪。
为了适应南方人种水稻的习惯,甘祖昌要孩子们打赤脚下地。
孩子们从小没打过赤脚,过了两天,健荣脚上就打出了十多个水泡,十分疼痛,不愿再干了。
父亲教育他说:“只有不怕吃苦,坚持锻炼,才能取得成功。”在甘祖昌的坚持下,孩子们终于很快适应了环境,以后个个养成了自觉劳动的好习惯。
甘祖昌的小女儿公荣有一次穿了一双鞋帮破了的鞋子上学,有同学开玩笑说:“将军的女儿还穿这样的鞋?”公荣听了脸红,回家把鞋扔到墙脚。
甘祖昌见了,把鞋子捡起,戴上老花镜,一针针把鞋子补好。
他对公荣说:“我在你这样的年纪给老板挑脚,每天来回120里,春夏秋冬都打赤脚。
现在生活好了,可不能忘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呵。”以后甘祖昌给每个孩子发了个针线包,衣服破了,自己动手缝补。
范仲淹:
宋代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就是精神传子的典范。
人们都很熟悉,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家喻户晓。
可人们不一定知道,他还是一位精神传子的好父亲。
范仲淹在孩子面前常常讲述他小时候的故事:“家里贫穷,十几岁才上学读书。
为了读书,他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每天熬一锅粥,冷了凝成粥冻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每餐就用几条咸菜下粥,终经刻苦学习。”把刻苦精神传递给孩子。
做官以后,牢记穷苦百姓,以“先忧天下”为座右铭。
有一次,二儿子范纯仁结婚前,提出购置一些上等的物品,想把婚事办得排场一些,便列出一张清单征求父亲的意见。
范仲淹看后皱起了眉头,然后摇摇头说:“这太过份了,哪能这么铺张!”说完见儿子低头不语,不像平时那样乐意地听取自己的意见,便又亲切地说:“孩子,我不是舍不得花钱,我也知道是亲家那边想风光一下,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范家的家风,不能忘记先忧天下的信条啊!”一席话,听得儿子点头称是,忙把清单改了又改,最后只办了一个简朴大方的婚礼,并将积攒的俸禄拿来周济贫困亲友、部下和老百姓。
受到人们的称赞。
范仲淹就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品德为榜样,大展孩子可塑性,爆发孩子的敬仰及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