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中国名称的来历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

    《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

    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

    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来:

    抗战时期,毛泽东曾经多次阐述将来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含义。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宣布:“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第五款为“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

    同年6月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四小组讨论时。

    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对“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提出质疑。

    他表示国名太长,建议去掉“民主”两字。

    最后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年9月27日,政协一届全会通过决议正式定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且去掉国号后面“中华民国”的简称。

    自此之后,政协会议通过的大会文件,就完全去掉了“中华民国”这四个字。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在人们习惯性称呼中渐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