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求杨贵妃的生平及有关她的诗句

    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哪里及得上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腴,固有“环肥燕瘦”之语。

    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诗,时常吟咏,高力士因脱靴之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不可通。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

    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

    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

    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

    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

    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

    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

    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

    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

    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

    玄宗令词臣教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

    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明皇杂录》)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

    元朝诗人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云:“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铁崖集》)就是咏及玄宗与杨贵妃的宠物白鹦鹉的。

    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

    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

    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

    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

    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独吹自娱。

    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

    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

    (《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关,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岭南贡荔之事,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

    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

    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

    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何罪之有

    中国的历史很有趣,一但江山移主,朝廷动乱,一切的罪孽都归女人的身上。

    历朝历代那个记载历史的人为了讨好当今的圣上,总是把应有的罪名加在一些善良的女性身上。

    照古代的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力,就利用权力将天下美色困在深宫院子里,怕这些女人又和别的男人沾染,于是建三宫六院给个名份把这些女人都锁在里面。

    意思就是说现在这些女人都是寡人的了,要是谁去染指,就是跟寡人过不去,知道了,轻者人头落地,重者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那个男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去沾染,所以大部进宫廷得不到皇帝宠爱的女人都一边叹红颜老去,一直到老死在里面。

    或则按照皇族的安排进尼姑庵伴青灯木鱼为一生。

    依天涯看皇帝老儿就算是一天换一个,每一个都轮遍,人生暂短的几十年光阴也就过去了。

    所以在宫廷里生活的皇后、嫔妃、娘娘、才人等众女子都在为一个男人相互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暗渡陈仓。

    妨是有利益自己接近臭皇帝的都不惜一切手段,处于宫廷中女子大多数进去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因环境改变了她们的良心,换一句话说,这一切罪孽都是皇帝老儿和当初那些人拍的皇帝老儿高兴所立的规矩造成的。

    如果换成现代人的婚姻法,那个女人愿意和别的女人共享一夫呢?任你是皇帝老儿,还是玉皇大帝,姑奶奶我难道就找不到别的男人了。

    唐明皇对杨贵妃也可谓是三千宠爱于一身了,这是生活在宫廷里众女子无上的荣誉。

    可自从拥有美人之后,他老人家整日沉醉在美色之中,连早朝也懒的上。

    倒置了后来的安史之乱,内部又引起兵变,一切把矛头都指向了杨贵妃身上,好象引起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她一人。

    将杨贵妃活活吊死在马嵬坡,至于有人说她逃到日本去了,这一些反正都已成历史,你爱怎么看都成。

    杨贵妃被吊死了,安史之乱平息了。

    也没人敢说唐明皇好色,反正就算是好色,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修史的大概也是为了讨好皇族,顺其自然的把一切的罪名都加在杨贵妃的身上,反正历史上有关“红颜祸水”之说又不是第一例,多一例又有何妨,天下有谁敢说修史的胡言乱话,那简直就是跟大唐过不去,逆臣贼子,人人得已诛之!在各方面支持下,杨贵妃也就顺理成章的背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

    依这些人说,能背上这个罪名的女人大都是非等闲之辈,一般女人想背还背不上呢?呵呵,看来杨贵妃泉下有知也该谢谢这帮人了。

    后人有很多诗文骂杨贵妃,也有很多诗文为她喊冤。

    骂杨贵妃的大都是痛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行为,为她喊冤的大都是她倾城倾国的容貌惋惜。

    后来到了唐朝末代那个说自己打球的技巧可以考状元的僖宗皇帝,为避黄巢之乱,也逃到了马嵬坡。

    有人便在马嵬坡的驿馆题了一首诗,至于是谁题的,有人说是罗隐,反正不管是谁,这人题诗的目的好象是在为杨贵鸣不平。

    这首诗: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贵妃。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这一回你们的后人逃到马嵬坡,不能再埋怨杨贵妃了吧!也算是为杨贵妃洗脱了一番罪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