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夜雨寄北》注释、译文、赏析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

    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

    “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

    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

    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

    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

    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 言为心声  ”, 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 ,秉烛夜话 , 进行心灵的交流。

    “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