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毛泽东哪首诗里的

    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阙的最后一句,全词原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文释义: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这首诗全词上片即目写景,下片回忆往事。

    “独立寒秋”三句,点明时地,时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

    起笔平平,语气舒缓,实为下文蓄势。

    以“看”字领起的几句,是一组完整的领字长句,一气呵成,文势陡急,吐露出作者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极度倾倒。

    上片的后三句,通过一“怅”一“问”,则更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这里凝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

    下片是写年轻“百侣”的群体活动,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一个“忆”字,使词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