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教学实际要不要在小学课本中删除古诗词写篇议论文
近日,“小学课本删除古诗”事件备受关注,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究其根本,是国人想适应现代发展,但不希望迷失,失去自己的根。
故我认为,我们应支持减负,但反对向古诗开刀。
减负是指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就目前而言,堆积如山的练习作业、层出不穷的各类辅导班才是学生真的不必要的负担,而不是古诗。
作家冯骥才也曾痛批目前的小学教育,认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公众舆论发挥了作用,社会和政府开始有了减负的意识。
但可悲的是,有关部门竟以删除古诗的方式妄图实现减负的目的。
先贤早就告诫我们要“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有关
部门未能对症下药,恐怕非但减不了负,更且会引发严重后患啊。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失去传统文化的国家恰如无根的浮萍,而古诗正是传统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
拿古诗开刀就是在摧毁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向何而去。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言:“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去攻打这个民族。”难道要等到美国打到自家门口,我们才醒悟吗?为此,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下去。
有了正确的方向,也要有正确的做法,拿古诗开刀明显违背了正确的方向,更遑论正确的做法。
小学生,简单地说,就是一张白纸,删除古诗文,这张白纸就不会有古诗的痕迹。
环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但环境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
在一个没有古诗的环境,很难唤起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也不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其实,相对于减少物质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精神上的负担。
删除古诗本不应该,但非要在古诗方面“做文章”,还不如积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古诗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悦。
这不比删除古诗更有价值吗?如此轻率地拿古诗开刀,会使学生误以为古诗无足轻重;待他们日后学习古诗时,很可能会产生轻视、厌恶心理。
对古诗美的感受是如此空乏,那么他的精神田野也必是贫瘠荒芜的。
若真的如此,所谓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心妄想,中国迟早变成无根的浮萍。
真正的减负,是避免“书包比学生重”闹剧的重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悦。
删除古诗,是驱使小学生远离中华文化的土壤,使学生从此失去对古诗美的感受。
真是悲哀!
支持减负,反对向古诗开刀,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