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满江红秋瑾这首诗通过写什么表达了什么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出自:《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

    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赏析: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秋瑾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

    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

    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秋瑾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本来秋瑾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

    但这一打,却打醒了秋瑾的痴梦,秋瑾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

    于是秋瑾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

    把儿女送回绍兴秋瑾娘家母亲照养,秋瑾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秋瑾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秋瑾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

    秋瑾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3岁,秋瑾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作者介绍:

    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 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 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 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

    1896年,秋与王结婚。

    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

    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