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赏析唐诗小学
1.如何教小学生赏析古诗
在诗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课堂现象就是师生纠缠于字里行间的意思,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解释,讨论不休,导致全诗意境的支离破碎。引导小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要注意意境的导入与营造,淡化对诗歌本身的解释,从诗境入手,抓住重要的意象,整体感悟。一首优秀的诗歌,给读者提供的是个多层次的结构:在确定的框架外,还有许多不确定的点;在有形的内容之外,还有许多无形的暗示。在鉴赏过程中,读者仅仅知觉有形的内容和确定的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想象,对无形的暗示予以发掘。可以把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头脑中浮现的审美意象有所改造,使之变得更加丰满,更为亲切。
要鉴赏诗歌,理解诗意,走近诗人,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教师势必要引导学生鉴赏、评点诗歌的语言。可以这样说,诗人所用的每一个词都是有深意的,词语之于诗歌的重要性,就决定了诗歌语言的凝练、柔软、多义、情感、心灵化,并且富有弹性。词语自身有很多特性,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对词义轻重、使用范围、使用对象、语体色彩、文化色彩、感情色彩进行辨析与区分。除此,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一些词汇的超常搭配,即那些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性活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以及词语的摆放位置。在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词性变异:“春风又绿江南岸”,“啊,红了荔枝,黄了菠萝,绿了槟榔/啊,熟了生活,甜了感情,美了愿望”,诗人把形容词“红”“黄”“绿” “熟”“甜”“美”活用为动词,再把这些词置于句首,这不仅渲染出一个斑斓的、多彩的、丰收的季节,而且写出了自然的变化带来的人心的变化,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诗人喜悦美好的情绪皆跃然纸上。如果漠视词语的超常搭配,我们就可能无法理解诗歌的主旨。
诗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发展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把一些与本能和行动紧密联系的感官反应,经过艺术符号的转化,从实用中解放出来,它们作为想象的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有了鉴赏对象的制约,读者的想象也不至于无边无际,而是一种有所依傍的想象,读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产生新的信息。
对于诗歌鉴赏而言,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诗歌鉴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所不同的是,教师往往先于学生读到这首诗。明确了这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是满堂灌或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因此,教师的作用应该是释放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那么,教师的诗情从何而来?教师就要动用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多读好诗,诗歌常读常新,唯有教师把诗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感悟,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打动学生。
2.小学生诗文赏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
漫、
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
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
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
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
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
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
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
开阔、形象传神
3.小学生古诗赏析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唐诗评选》) 古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
4.小学生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5.小学生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6.小学生古诗赏析十首赏析要短50到100,易懂古诗要短br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 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 “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 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唐诗评选》) 古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
7.小学人教版所有古诗和鉴赏
小学诗词70首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 ① 何:多么。 ② 田田:茂盛的样子。
《山村》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支花。
[宋]邵雍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唐] 骆宾王 ① 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② 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 李白 ① 疑:好像。 ② 举头:抬头。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①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
② 阴山:山脉名,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走向。 ③ 穹庐:游牧民族用毡布达成的帐篷,今俗称“蒙古包”。
④ 四野:四周的原野。 ⑤ 苍苍:深青色。
⑥ 见:xiàn,同“现”,显现。 《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唐] 李峤 ① 解:能够,会。
②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 斜:倾斜,古时押韵读xiá。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 ① 柳:柳树,杨柳。
② 妆成:装饰,打扮。 ③ 一树:满树。
一,满,全。 ④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像丝带般的柳条。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 ①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乐府曲名。
② 孤城:孤零零的城。这里指玉门关。
③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④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⑤ 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比较凄凉哀婉。
⑥ 玉门关:汉代和唐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 ①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
② 百日:太阳。 ③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④ 欲:想要。
⑤ 穷:尽,使达到极点。 ⑥ 千里目:眼界宽阔。
⑦ 更:再。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唐] 孟浩然 ① 春晓:春天里的早晨。
晓,早晨。 ② 眠:睡觉。
③ 啼鸟:小鸟鸣叫。 ④ 夜来:昨天的夜里。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 王翰 ① 凉州:唐代辖境,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是戍边要地。
②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③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的号角声。
④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⑤ 君:你。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 ① 出塞:乐府汉《横吹曲》名,以“出塞”为题诗歌大多内容体现军旅生活。 ② 但使:只要,假如。
③ 龙城:指卢龙城(今河北喜峰口一带),李广曾带兵驻守此地。 ④ 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人称“飞将军”。
⑤ 胡马:胡人的马。胡,古人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⑥ 阴山:山脉名,昆仑山的北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 ① 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西北。
② 连江:指江水和雨水连成一片,形容雨大。 ③ 吴:指镇江一带,古时这里曾经建立吴国。
④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 楚山:指镇江一带,因为楚国曾经在这里统治过。
⑥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比喻人清廉正直。 《鹿柴zhài》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唐] 王维 ① 鹿柴(zhài):本意指养鹿的栅栏,这里指王维在辋(wǎng)川别墅里的一处景观。
“柴”同“寨”,树枝编成的栅栏。 ② 但闻:只听见。
③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日光。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 ① 元二:诗人的朋友。 ② 使:到某地,出使。
③ 安西:唐代在西域设置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④ 渭城:地名,位置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⑤ 浥:湿润、沾湿。
⑥ 新:指柳叶被雨水洗过后的色泽青翠。 ⑦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王维 ① 山东:指华山的东面。 ② 异乡:他乡。
③ 倍:加倍,更加。 ④ 知:猜想,想象。
⑤ 登高: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⑥ 茱萸:一种植物,长在山谷中,有浓烈的香味。
《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唐] 李白 ① 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乐府诗中原有的题目,李白在这里借作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