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和歌集春歌唐诗论文
1.求,古今和歌集〈全〉
《古今和歌集》是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纪初)由纪贯之、纪友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共同编选而成。
日本短歌到平安朝,已基本取代了长歌,成了单独的短歌形式。《古今集》中有作者不详的歌。
著名的歌人有纪贯之,他是平安朝初期的和歌圣手。与纪贯之一起参加编选《古今和歌集》的歌人在当时也有代表性《古今集》与《万叶集》不同,在内容上逐渐带有贵族倾向,风格也变得纤丽,但也有《万叶集》的流风遗韵。
《古今集》全20卷1100首和歌中,恋歌就占了五卷360首,是总歌数的近三分之一。而第二代敕撰集《后撰集》更是有六卷恋歌,占了总歌数的4成。
(古今集恋歌卷一470)未见君容但闻名,寒菊入夜白露生。终宵彷徨昼复念,魂断相思露也轻。
参考:风闻多白露,夜起为彷徨。及昼思无及,露消早已亡。
(杨烈译)即便是见过面,也只是匆匆一瞥,不等看清对方的容颜,便已心生眷恋。比如《伊势物语》的主人公,风流多情的贵公子在原业平有一次在右近卫的马场举行骑射之日,从对面牛车的帘子缝隙中隐约见到一个女子的脸,于是便即兴咏了一首和歌,送给那个女子:见ずもあらず见もせぬ人の恋しくはあやなく今日や眺め暮らさむ(古今集恋歌卷一476)若说未见诚已见,已见却如犹未见。
无端备尝相思苦,尽日空望暮云天。参考:相见何曾见,终朝恋此人。
无端空怅望,车去杳如尘。(杨烈译)这一场景不禁让我想起了玉溪生的那句“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惊语未通”。
只是两车相错刹那间散漫的一瞥,却就此播下了相思的种子。《古今集》时代的代表歌人,《古今集》编撰者之一的纪贯之也曾经吟咏过类似的和歌,只是情境略有不同,贯之曾到过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女子在摘樱花,后来他咏了下面的这首和歌,交给那位女子的家人。
山ざくら霞の间よりほのかにも见てし人こそ恋しかりけれ(古今集恋歌卷一479)山樱烂漫霞氤氲,雾底霞间隐芳芬。多情最是依稀见,任是一瞥也动人。
参考:春霞笼罩里,仿佛见山樱。未睹斯人面,先生恋爱情。
(杨烈译)这种“未见即恋”或“一瞥之恋”可以说是《古今集》恋歌卷一里的典型情境。「古今和歌集卷十二恋歌二凡河内躬恒无题」我が恋はゆくへも知らずはてもなし あふをかぎりと思ふばかりぞ我心之所恋,未知往何方,此途无穷尽,惟知逢时终。
我恋将何往,前途不可知,思君终不已,定有相逢时。除了描写爱情,也有许多描写季节的佳作:第一卷 春歌上岁暮立春在原元方立春来岁暮,春至在花前。
谁谓一年里,今年又去年。立春 纪贯之夏秋湿袖水,秋日已成冰。
今日春风起,消融自可能。无题 佚名春霞笼吉野,春意尚遥遥。
吉野山阴地,雪花细细飘。二条后初春作白雪尚飞空,阳春已来崇。
莺鸣冰冻泪,此日应消融。无题 佚名飞下小黄莺,梅花枝上鸣。
迎春虽有意,飘雪尚纵横。雪压树枝 素性法师立春佳日后,白雪也如花。
莫怪黄莺雀,飞来枝上夸。无题 佚名春花何日有,心事浩无涯。
枝上留残雪,看来也似花。二条后生太子东宫后,于正月三日召见陈辞,时春日当空而白雪纷降盈头,因赋一首文屋康秀春日临天下,春冰应自消。
臣头今日白,老大竟萧条。《古今和歌集》20卷,收和歌一千多首,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古今和歌集》是一部巨大的文学宝库,其文之流畅与优美奠定了其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在线阅读链接: 。
2.急求一篇1500—2000字的“唐诗的酒文化”论文
诗酒情——唐诗中的酒文化诗,自产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之诗与酒可谓浑然天成,诗中情也尽化酒中。历数之当以魏晋、唐宋为最。
诗中有诗仙、诗圣、诗丐、诗魔,酒中也不乏酒圣、酒痴,更有酒中八仙,分别是贺知章、李王进、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均为唐朝人)。杜甫在其《饮中八仙歌》中对此八人均有具体描述。
古之文人离不开酒,古之诗人离不开酒,古之诗词也离不开酒。魏武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就体现了酒对文人的影响。
到了唐代,文人饮酒做诗,更是蔚然成风,可谓无酒不成诗。酒之千秋功过,在文人来说大都充当了一种情感的消遣、排解之物,他们借酒吟诗,也借酒抒情。
古之送别有酒,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古之相思亦有酒:范仲淹“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之愁也有酒: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古之悲也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古之壮怀也有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至于《自遣》中著名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是表现了抛却人生得失的旷达情怀。
酒,有英雄之酒,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酒,有莽汉之酒,如张飞牛饮,李逵豪灌。
就连赵匡胤一代帝王,也借酒一用,于是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酒好,酒的佳话更好。
汉之郦食自号“高阳酒徒”,为大汉建立,立下了杯酒功劳。卓文君当垆卖酒,可谓千古流传。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更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并作《酒德颂》。而将诗与酒二者连为一体的,始于陶渊明,他以酒入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渊明之诗,篇篇有酒”(梁萧统)。著名的“白衣送酒”更是体现了陶渊明对酒的如痴如狂。
进入唐代,酒香之浓郁更是在诗人们笔下发挥到了及至。历数之,当有孟浩然、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常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倾饮三百杯”。《饮中八仙歌》这样称赞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世人皆知李白是诗中仙,殊不知他也是酒中仙。
而杜甫也是如此,每做诗常借助酒力,自称“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对酒的痴狂钟情,到老年为甚,但常常因囊中羞涩,不得已典衣沽酒,其死说法之一,也与酒有莫大的关系。白居易是饮者之中长寿的一位,在诗酒方面,白居易几乎是陶渊明再世,著名的酒赋《酒功赞》便是他嗜酒如命的最好见证。
他的《劝酒》之作,更是让饮酒之人酒兴倍增,不饮酒之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想品尝酒味。至于张旭的醉中狂草更是少酒不可。
酒能使人的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活跃的状态,调动起人的记忆和平时积淀在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催发灵感。因而古之文人骚客若杯酒不沾,清醒理智,那么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将进酒》、《月下独酌》、《饮酒》等诗篇,概不会出现。
时过境迁,古人如此,那现代人又当如何看待酒,如何看待古诗中的酒意呢? 又如何看待酒意中的情怀呢?酒对诗可以说是一种发扬,诗对酒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与情感的抒发。“ 来源秋雁南回( ) 原文: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代诗人多嗜酒,杜就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而酒仙李白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说到酒,首先就要提到新丰酒。
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诗人们常常以此来代表豪纵风流的气魄。王维在《少年行》中就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而增色。再者,传说古时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始醒,于是又有了中山浆。
同现代人一样,古人也喝白酒,以及西域盛产的葡萄酒,而诗人皮日休在《春夕酒醒》中还提到过一种酃禄酒,据说是湘东酃县的酃水能酿出一种美酒,此酒酒气扑鼻,香味历时不散,因此得名。还有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而成的,带有醇浓的香味和金黄色如琥珀般的光艳,难怪李白喝过后要“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喝酒、品酒,自然少不了酒器,唐诗中多把那些精致的酒器称为金樽,而事实上酒器的品种实在是种类繁多。最朴实的是葫芦,古诗文习称瓢。
今人所知的比如白玉杯、白玉碗、白玉壶、琉璃锺能在品酒时衬托出酒的色泽,相传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可谓白玉杯中的精品。李白在《襄阳歌》中也提到了很多酒器,如鸬鹚勺,这是一种形如长颈水鸟鸬鹚的长柄酒勺,还提到了形状和颜色像鹦鹉嘴的螺壳制成的鹦鹉杯及金雷等等。
古代还有一种叫金屈卮的名贵酒器,用它敬酒,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 古人饮酒还有一些与今人不同的说法。
比如,他们把饯别之酒称为别筵,把劝酒称为催,把酒肆称为旗亭,还有粕醅是指重酿而未过滤过的。
3.求《古今和歌集》中日对照版
《古今和歌集》是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纪初)由纪贯之、纪友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共同编选而成。日本短歌到平安朝,已基本取代了长歌,成了单独的短歌形式。《古今集》中有作者不详的歌。著名的歌人有纪贯之,他是平安朝初期的和歌圣手。与纪贯之一起参加编选《古今和歌集》的歌人在当时也有代表性 《古今集》与《万叶集》不同,在内容上逐渐带有贵族倾向,风格也变得纤丽,但也有《万叶集》的流风遗韵。,《古今集》全20卷1100首和歌中,恋歌就占了五卷360首,是总歌数的近三分之一。而第二代敕撰集《后撰集》更是有六卷恋歌,占了总歌数的4成。 (古今集恋歌卷一470) 未见君容但闻名,寒菊入夜白露生。 终宵彷徨昼复念,魂断相思露也轻。 参考: 风闻多白露,夜起为彷徨。 及昼思无及,露消早已亡。 (杨烈译) 即便是见过面,也只是匆匆一瞥,不等看清对方的容颜,便已心生眷恋。比如《伊势物语》的主人公,风流多情的贵公子在原业平有一次在右近卫的马场举行骑射之日,从对面牛车的帘子缝隙中隐约见到一个女子的脸,于是便即兴咏了一首和歌,送给那个女子: 见ずもあらず见もせぬ人の恋しくはあやなく今日や眺め暮らさむ (古今集恋歌卷一476) 若说未见诚已见,已见却如犹未见。 无端备尝相思苦,尽日空望暮云天。 参考: 相见何曾见,终朝恋此人。 无端空怅望,车去杳如尘。 (杨烈译) 这一场景不禁让我想起了玉溪生的那句“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惊语未通”。只是两车相错刹那间散漫的一瞥,却就此播下了相思的种子。 《古今集》时代的代表歌人,《古今集》编撰者之一的纪贯之也曾经吟咏过类似的和歌,只是情境略有不同,贯之曾到过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女子在摘樱花,后来他咏了下面的这首和歌,交给那位女子的家人。 山ざくら霞の间よりほのかにも见てし人こそ恋しかりけれ(古今集恋歌卷一479) 山樱烂漫霞氤氲,雾底霞间隐芳芬。 多情最是依稀见,任是一瞥也动人。 参考: 春霞笼罩里,仿佛见山樱。 未睹斯人面,先生恋爱情。 (杨烈译) 这种“未见即恋”或“一瞥之恋”可以说是《古今集》恋歌卷一里的典型情境。 「古今和歌集卷十二恋歌二凡河内躬恒无题」 我が恋はゆくへも知らずはてもなし あふをかぎりと思ふばかりぞ 我心之所恋,未知往何方,此途无穷尽,惟知逢时终。我恋将何往,前途不可知,思君终不已,定有相逢时。 除了描写爱情,也有许多描写季节的佳作: 第一卷 春歌上 岁暮立春 在原元方 立春来岁暮,春至在花前。 谁谓一年里,今年又去年。 立春 纪贯之 夏秋湿袖水,秋日已成冰。 今日春风起,消融自可能。 无题 佚名 春霞笼吉野,春意尚遥遥。 吉野山阴地,雪花细细飘。 二条后初春作 白雪尚飞空,阳春已来崇。 莺鸣冰冻泪,此日应消融。 无题 佚名 飞下小黄莺,梅花枝上鸣。 迎春虽有意,飘雪尚纵横。 雪压树枝 素性法师 立春佳日后,白雪也如花。 莫怪黄莺雀,飞来枝上夸。 无题 佚名 春花何日有,心事浩无涯。 枝上留残雪,看来也似花。 二条后生太子东宫后,于正月三日召见陈辞,时春日当空而白雪纷降盈头,因赋一首 文屋康秀 春日临天下,春冰应自消。 臣头今日白,老大竟萧条。 《古今和歌集》20卷,收和歌一千多首,洋溢着民族自豪感。综上所述,《古今和歌集》是一部巨大的文学宝库,其文之流畅与优美奠定了其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线阅读链接:
4.写一个关于<现代歌曲和古代诗词>的论文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
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
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大众。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
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因此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
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
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
二、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1、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
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本身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者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相靠,看是否丝丝入扣,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品质进行评判。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
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的现代版诠释了。 2、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扯不断的关联了。
后来他又写了 <烟花三月>,(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是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
5.怎样写关于唐诗的论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刘学锴)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一座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奇伟高峰。
大凡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会吟得出几句唐诗来,唐诗就好象碗中的饭粒,你总可以捞上那么几粒来。长期以来国人也就是嚼着唐诗长大的。
说起李白杜甫白居易,就好象在拉爷爷姥姥的家常,总有扯不完的话头。唐诗虽然高雅,文质俱美,但能进入民间,是可以挂在老百姓口头的艺术。
唐诗的妙处就在这里。 我们今天看唐诗只有惊叹。
惊叹唐代怎么盛产诗人,唐时的文艺园地怎么盛开诗的奇葩,我们还惊叹唐代的诗人哪有那么雄豪,哪有那么缠绵,哪有那么大江南北,那么花前月下!可是,历史的烟尘湮没了一切。古人的情怀我们今人已无法把捉,我们只有透过历史的烟尘,撩开历史的帷帐,去遥想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了,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去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
一部《唐诗三百首》给我们大致描绘了唐诗脉络起伏的轮廓。初唐的诗人总是那么青春年少的样子,骨子里就充满激情充满奇幻,其诗情激扬,有奔放傲视环宇睥睨群雄的气慨,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气度。
盛唐的诗人却又是那样平和大度,其诗其情不免流露出功成名就的旷达,有直挂云帆济苍海的豪气。而晚唐的诗人难免沾染了沉沉暮气,其笔力不再俊美飘逸陷入苦涩之境,大有凭轩。
6.关于唐诗和宋词的论文
唐诗有其自有的宏伟霸气
宋词有其独特的婉转婀娜
二者无可比较
既然无可比较
如果要我写
我就以“各自都很美,不必强求差异”为主题区展开论述。
如果你喜欢抒情散文的话,就更好办了,什么“驾着想象的翅膀,梦回唐宋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然后填充一些诗词展露文采,最后整个主题思想 要么向往当年的文化气息 要么迷恋上了哪个诗人作者啥的。挺好写的。
给你一篇我的文章
估计和你要的不一样 仅供参考了
烟花巷里的词魂
名落金榜一朝狂,抛浮名,浅低唱。奉旨填词,三变做情郎。自是穿行烟柳巷,寻佳人,访娇娘。
三秋桂子弄荷塘,楚天阔,浸斜阳。心高气傲,谁人解轻狂?终生徘徊风月场,结知己,合金葬。
归结你的一生,送你一首江城子。
那是怎样的一种落寞,让满腹才情的你愤然选择了舍弃功名?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让年少志高的你甘心放弃执着追求?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流,让无数歌姬为你所倾倒。
无法想像,就如同谜一样的,你悄然登上了宋词之巅,又轰轰烈烈地留名而去。纸醉金迷里的风花雪月夜,烟柳巷深却难以遮盖你横溢的真情。
长亭外,是你与伊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惜别之情;危楼上,是你独自醉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之苦;寒风中,是你空惆怅“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的想念之意。
你的词是盛开在温柔的北宋园里的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地开创了婉约的篇章;你的词是生长在江南水乡畔的少妇,字里行间总是结着幽怨惆怅;你的词是漂泊在湛蓝的天边的半片浮云,优哉游哉间道出没的享受。
偶失龙头望,岂不是机缘?不然怎生使你安心写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那该是怎样的脍炙人口?莺愁蝶倦,最是离人恨,当一曲满是别离的《雨霖铃》悄然升起在宋词的东方之时,又有多少人不为之怅然?心约无声,却满载不舍。那是怎样细腻的情感,岂是追名逐利之辈能领会得来的?
恃才傲物,不会伪装的你就是这样直白地演绎着生活的乐趣。宋朝的男儿,骨子里是叛逆,眼睛里是忧郁,脸上却是温德。这样的虚伪永远不会属于你,敢爱敢恨的你敢于直言:“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你将满腔的情愁洋洋洒洒地留在纸上,留在苍茫天地间。词啊,就是那狂妄不羁的灵魂的归宿吧。
终生徘徊在风月场的你啊,是否早已看透?功名利禄,终归尘土,过眼烟云,到头来只是南柯一梦罢了。于是乎,花前月下赏不尽才子佳人;春宵一醉道不完千种风情呵!
人生在世,于茫茫人海中寻一二知己,既得,尔命尔幸!如飞凤凰,显尽风流。倾千金以换佳人一笑的你,早已是家徒四壁。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一片哀声,半城缟素,"群妓合金葬柳七"。青冢旁合葬了那对你一往情深的谢玉英吗?笑着的,你离开了,你的一生能按着你的意愿走完全程,夫复何求啊?
轰轰烈烈地,你走了。就这样走了,烟花巷里,却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词魂,你会觉得遗憾吗?
7.[古和歌翻译]《古今和歌集》中的三十首
春の野に若菜つまむとこしものを散りかふ花に道は惑ひぬ 春日郊野,来摘嫩草之人,落樱缤纷,不知前路。
天の原ふみとどろかしなる神も思ふなかをばさくるものかは 望寥廓,听惊雷,天音贯耳,纵天雷难阻断,念彼此,厚谊永存。 人を思ふ心は我にあらねばや身の惑ふだに知られざるらむ 思君恋君,心向君,忘我随云,奈何身不随心,空任孤心对流云。
しひて行く人をとどめむ桜花いづれを道と惑ふまで散れ 樱花徒散尽,不见君归路,君离意已决,相送空折柳。 桜色に衣は深く染めて着む花の散りなむのちの形见に 深染樱花色,花衣引旧思,虽然花落后,犹似盛开时。
はちす叶のにごりにしまぬ心もて何かは露を珠とあざむく 叹莲叶,出淤泥而不染,心澄似水,叶露如玉。 桜花散りぬる风のなごりには水なき空に浪ぞたちける 樱之花瓣,随风飘散,空卷碎浪,永驻我心。
(个人认为后两句翻译欠妥) 我が宿の花ふみしだくとりうたむ野はなければやここにしもくる 庭院依旧好春光,驱雀护群芳;疑是墙外原野,已绿盛红伤。 (这是一首物名歌,咏“龙胆”) 命やはなにぞは露のあだものをあふにしかへば惜しからなくに 天命如露滴,如幻更似虚,相逢若相知,逝亦不足惜。
春ごとに花のさかりはありなめどあひ见むことは命なりけり 年复岁,百花争艳春光媚,明年和春往否,惟有天能道。 かきくらす心の暗に惑ひにき梦うつつとは世人さだめよ 此心终夜暗,迷惑不知情,是梦还非梦,人间有定评。
风の上にありかさだめぬ尘の身はゆくへも知らずなりぬべらなり 风起之处,身似浮尘,前路何往,知者无人。 此身漂泊处,渺若风吹尘,前路知何去,茫然不可循。
かぎりなき君がためにと折る花は时しもわかぬものにぞありける 花开繁似海,为君一一采,盛放无绝期,春去复秋来。 よるべなみ身をこそ远くへだてつれ心は君が影となりにき 欲寄无从寄,只身隔远方,此心飞作影,日日在君旁。
うれしきを何につつまむ唐衣袂ゆたかにたてと言はましを 如斯之悦何物以覆之锦匿甚多琪不羁言泛泛 深草の野辺の桜し心あらば今年ばかりは墨染めに咲け 深草山含樱,可否恤吾伤,但求汝今年,能以墨黛放。 遥想深草原上樱,倘素花有心;今年颜色应改,满树累瓣偿情。
夏の夜はまだ宵ながら明けぬるを云のいづこに月宿るらむ 夏宵意正浓,不觉曦已至,纵遁云深处,月欲何处宿。 春霞たなびく山の桜花见れどもあかぬ君にもあるかな 闲适若春霞,山樱开似玉,见花如见君,虽久不知足。
山高み下ゆく水の下にのみ流れて恋ひむ恋は死ぬとも 山高水流长,绵绵如斯夫,但能如是,纵情深彻骨暗藏。 大空を照りゆく月し清ければ云隠せども光けなくに 冷月苍穹照,泠冽似水柔,浮云层叠亦,难隐清辉旧。
天上悬明月,清辉照万方,浮云虽暂蔽,终不灭清光。 宵の间もはかなく见ゆる夏虫に惑ひまされる恋もするかな 不见飞蛾事,徒然夜扑灯,此身迷惑甚,恋意枉加增。
身を舍ててゆきやしにけむ思ふより外なるものは心なりけり 身欲孤行,所念甚是,不由己不由己,只是当时惘然矣。 恋せじとみたらし川にせしみそぎ神はうけずぞなりにけらしも 情愫千千应已了,道是祓禊川上,难断还乱,纵神不欲我遂。
恋しきに命をかふるものならば死にはやすくぞあるべかりける 梦萦此情魂牵,难忘不思量,倘若一殆以易,天上人间。 命だに心にかなふものならばなにか别れのかなしからまし 迷生如得放随心任消长纵使话离别幸自免神伤 我が恋はゆくへも知らずはてもなしあふをかぎりと思ふばかりぞ 送君去情思莫问情归去情归去相逢足慰不求朝暮 我恋将何往,前途不可知,思君终不已,定有相逢时。
《古今和歌集》是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纪初)由纪贯之、纪友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共同编选而成。日本短歌到平安朝,已基本取代了长歌,成了单独的短歌形式。
《古今集》中有作者不详的歌。著名的歌人有纪贯之,他是平安朝初期的和歌圣手。
与纪贯之一起参加编选《古今和歌集》的歌人在当时也有代表性。
8.跪求日本古诗词
建议参考《小仓百人一首》摘录 第九首 小野小町花の色は 移りにけりは いたづらにわが身世にふる ながめせし间に忧思苦逢雨 ,人世叹徒然。
春色无暇赏 ,奈何花已残。参考的是 刘德润编著《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另建议参考 徘圣芭蕉 和 小林一茶 的俳句。
旅に病んで梦は枯野をかけ巡る羁旅客,抱病身,枯野游梦魂。 ——小林一茶 辞世之句野ざらしを心に风のしむ身かな心悲壮,曝尸荒郊有何妨,秋风透心凉。
猿を闻く人舍子に秋の风いかに弃儿哭声似猿啼,惨惨秋风里。行く春や鸟鸣き鱼の目は鸟悲啼,鱼含泪,犹送晚春归。
——俳圣 松尾芭蕉以上皆参考刘德润等合著《日本古典文学赏析》再有更古老的诗歌请参考《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和《伊势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