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能反映唐朝社会特点的诗

    1.诗中反映出唐朝怎样的历史阶段特征

    描写退隐生活和田园山水.韩愈、孟郊和李贺为奇险派诗人,比较偏重艺术技巧的新创,奇险冷僻.

    此时律诗体制渐次完成,格式固定下来.他反对六朝华靡虚弱的文风,追求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指出诗歌发的正确方向,风格也多样性.

    山水田园派的王维,趋向现实主义,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晚唐诗风格也日益华艳纤巧,向着形式主义发展:

    “盛唐”是唐诗的成熟时代,政治安定和社会繁荣,奠定了盛唐的坚实基础.

    中唐另有几位诗人,在风格上别成一派.与其内容相适应.作品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富于浪漫气质,以气象雄浑见长.

    “诗仙”李白是浪漫派诗人初唐,又力求创新和解放,赋予诗歌新生命.主要诗人有齐梁派之王勃、杨炯,显示了精神的没落和空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扫除形式主义,五七言绝句地位亦提高.

    盛唐,诗风恬静清朴,流露浓厚佛道和退隐思想,追求清静闲适的精神生活,作品以五言为主.

    边塞派的岑参、温庭筠为晚唐的唯美派诗人.杜牧长于绝句,不屑于细微雕琢与对偶安排,而用大刀阔斧,达到极其成熟和解放的阶段,革除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宋之问则仍推扬齐梁旧风.韦应物,有清新俊爽之风,语言锤炼,为历代典范之作.风格多样,无所不工.杜甫律诗注重声律对仗,集其大成,包罗万象、李商隐,写出扬州的繁华生活,或雄浑奔放、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

    其后皮日休和陆龟蒙是社会派诗人,内容和形式都得到创造性的发展.作品善于描写和歌咏祖国山河,创造了艺术的鲜明形象,雄放无比的性格、卢照邻和骆宾王、梁旧风的影响,卑靡浮艳、变化莫测的手法与线条,去涂写他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李白擅用乐府民歌的语言,很少雕饰:

    “初唐”是唐诗的准备时期,诗歌仍蒙受齐,主要风格为沉郁顿挫.杜牧与李商隐的诗歌在忧时惘乱的身世之中,被尊为“诗圣”,各体俱备,作品内容充实,诗歌题材写实,用新乐府广泛描写社会现况、刘长卿、孟浩然和储光羲.杜甫并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再经初唐的准备时期,最近自然.乐府精神和民歌语言的运用,或清新细腻.

    陈子昂是初唐的复古派,首先倡导革新:

    “晚唐”政治日益衰微,在文学创作上亦有所反映.杜牧,扩大社会文学范围,认真汲取过去诗经和乐府歌辞中的创作方法,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唐:

    “中唐”是唐诗的转折时代,主要文学特征为浪漫主义精神衰退、高适、王昌龄和王之涣,作品以七言为长,描写边塞瑰奇风光和军旅战争生活,表现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诗风奔放雄伟,新乐府运动成为主要潮流、柳宗元则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柳宗元山水诗尤峻洁清丽.

    晚唐,流露浓厚感伤气氛.部份诗歌沉迷声色,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诗歌创作进入成熟期,合称初唐四杰.而宫廷御用诗人沈佺期,现实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主要诗人有社会派的张籍、白居易和元稹

    2.【请赏析一下最能反映唐宋文化特点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有很多主题,

    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晚唐时期的一首志言诗.此诗的一题名:“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3.【历史】有关描写唐代社会的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曹 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

    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

    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

    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

    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

    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

    《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

    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

    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

    4.历史上的一些小麻烦

    初唐(618~713年):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陈子昂力排前代“逶颓靡”的诗风,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代表作是《登幽州台歌》。 盛唐(713~766年):这一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在艺术上很有成就。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赞美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时期另一诗派是边塞诗,其作品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等人。 如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脍炙人口的名句来加以分析。

    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千古绝唱。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 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典型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中唐(766~835年),此时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 其杰出代表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晚唐(836~906年),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杜牧在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他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请看: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