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唐诗
1.《“陈庆之字子云”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8分)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
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
除奉朝请。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
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
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
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
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
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
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
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
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
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
五年卒,谥曰武。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
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平建邺,稍为主书 稍:逐渐B.仲宗壮其计 壮:佩服C.乃陈其俘馘 陈:陈述D.庆之开仓振给 振:通“赈”,救济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信义安所见乎?B、庆之入据其城。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C、须虏围合,然后与战。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D、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5分)(2)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
(4分)。
2.《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全诗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不是一首诗,只是形容陈庆之的一句话。 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大将陈庆之攻入魏国都城洛阳时,城中流传的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意思是,功成名就的将帅们啊,千万别自作樊笼啊,任从你有千军万马,也要避开穿白袍的陈庆之统领的军队的锋芒。 拓展资料: 政治成就 在陈庆之坐镇江淮期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边境城市的生产,两年的时间,边境一带府库充足。
陈庆之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
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 军事成就 陈庆之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用兵灵活。
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
在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的演讲让梁军将士没有了任何顾虑,于是梁军在陈庆之指挥下“相率攻城”,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不善弓马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
酷爱下棋 陈庆之自幼便跟随萧衍。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筋疲力竭,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3.古诗三百首 江南
江南诗词吟咏 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
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 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 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望江南 【宋·戴复古】 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 壶山好,博古又通今。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
四海有知音。 门外路,咫尺是湖阴。
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不负一生心。
江南柳 【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忆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沈。
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消。
日日斗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
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谁梦与兰苕。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
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轻扬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
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
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园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
竹叶满金锺。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
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
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
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空惜舞英残。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
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
寒夜愁敧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
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
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龙笛莫轻裁。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
且逐水流迟。 宿新市 【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
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鹊桥仙 【宋·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且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马矣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
到头人事空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渡。
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
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
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提短剑,腰长铗。
昔壮志,今华发。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
要斩.鼠..生.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二月朔日夜观灯偶成 【清·陈庆之】 通街士女涌如潮,历乱灯光照碧霄。箫管酿成春一片,还疑今夕是元宵。
十景塘散步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客情成。
4.关于酒的古诗
中国人爱酒,中国古诗中关于酒的好作汗牛充栋。
原想上网查查有没有人对此作过汇拢,无意间却翻出一篇好文章,是几位网友对白居易一首小诗的评论,随意而精到,语间流露出的淡谈温情,正如此诗的意境。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意: 这是我最爱的一首五言诗。想那绿该是浅浅的绿,嫩生生浮在杯中,让人想起春天。
而那红该是近似于紫砂般的敦实的红,透出通红的炭火,可以暖身,可以暖心。雪是冷的,酒是温的,情是热的,极端素朴的句子,描蓦出极端素朴的景致,可是因了有情的缘故,显出极端的一种美丽来,让人沉醉的岂只是酒呢?那样的一份温暖,是可以把人从冰天雪地的荒寒中隔离开的,是可以让人心中的冰层一点点融化的。
chunfu: 少时曾读过此诗,后来可能淡忘了。最近又在书院之中见到,很喜欢。
闲暇时那诗句和意境便常常不自觉地从脑海中泛出,于是便在心中反复吟诵,于是心中便生出一种情绪,“美啊!”。这种感受本来是难以言明的,如非要说:chunfu也只能道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清静,优闲的农家生活,淳朴的世风; 返朴归真的感受; 生活的真意。
生活,真美! 最后两句,真是人体天意,天遂人愿。陈拴牛: 这首也一直是俺最喜欢的:-) 最后好像是:更饮一杯无? 也许是俺记错了,现在也没法查,但您不觉得"更"字要好些吗? 如意:关于“能饮一杯无” 呵呵,知音!不过我仍认为以“能”字为好。
我手里的两个版本,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此诗的末句都是“能饮一杯无”,而我个人也认为,以“能”字为好。相比“更”,“能”更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呵护,天晚欲雪,寒意侵骨,“能饮一杯无”,一杯酒,一片情,这发问的情态实在传神,而若是“更”,好象已是酒过三巡,虽也是殷勤劝客,但那种冷热的对比,弱了很多,而劝友人以酒驱寒的心意,也不免淡了许多,和一般的寒喧区别不大了,不能更好地突出二人情意。
一己之见,还请指正。陈拴牛: 您那些书俺也都有,可惜现在手头连个中国字的书也见不到,想必一定是“能”字了。
但俺还是觉得“更”字好些:-) 的确。“能”字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呵护,但感觉是软语相向,透着点假,莫如“更”字有豪气,仿佛是说:马上要大雪了,还走什么走,喝个痛快拉倒!哈哈,俺喜欢这种气氛。
对不起啊,俺是个牛脾气,比较倔。 俺总是喜欢怀疑,小时候读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俺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用“归”字代替“还”字,从韵节上“归”字要好些,等大了点,才感觉到“还”字那种得胜后兴高采烈着急回家的意思,好比“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
唉,毕竟杜甫只有一个啊!萧然: 周美成“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不如”二字,与此意正相仿佛,只是其境不及唐诗高远。“能饮一杯无?”闻之直欲将此杯一饮而尽。
little fish:“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所以说“能饮一杯无”;“更饮”则是劝酒词。二者意境有一些差别。
为什么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邀酒词呢?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其实很多。比如:“我这里有一支20年的红酒,要不要过来搞定它?”如果说成“我这里有一支20年的红酒,来来来,再喝一杯!”就有些别扭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其意在己,更多是想让朋友来陪陪自己;“更饮一杯无”,其意在人,有关切之情而无落寞之意。 五绝最为难做,也最为难解。
能做到精妙已属不易,要做到象这一首有情境、有情调、有意境而又平淡如水,非大师而不能;而解读既难,以上如有谬误,想必大家定能体谅。如意: (“红酒”句是妙语,诙谐而生动!倒是想起两则古人邀函,录来与大家共赏。)
一 遥想过雨莲房,红妆濯濯,辱命佐花前之酒,是诚近君子之光也。何幸如之!敬当趋侍左右,折碧筒而痛饮,抖玉麈以高谈。
二 小池碧荷正长,颇如金茎擎玉露也者。每晨贮珠露一大颗,倾数叶则盈勺,冷吸之可比镇心瓜,尚可以拟长生也。
客若来,即以此当凤茗,足下何日过我乎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
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
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
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
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