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大唐诗歌行路的人

    1.我国唐代的诗人有那些人

    骆宾王(约638—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

    唐初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李峤(约645—约714) 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约744) 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

    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唐朝诗人。

    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昌龄(约698-约756) 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

    当过几任小官,但屡次被贬官。他以写边塞诗闻名,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

    他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著有《王昌龄集》。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

    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高适(约700-765)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唐朝诗人。

    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他比较熟悉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今河南巩义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结识了李白等许多朋友。曾两次去京城长安赶考,都没有考中。

    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负,可惜没有机会实现。他曾经当过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便因为仗义直言,触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职。

    安史之乱时,他到处颠沛流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当时镇守剑南的节度使严武见杜甫很有才能,就请他担任参谋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开始四处漂泊,五十九岁时死在长沙去岳阳的船上。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

    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 孟郊(751-814) 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

    唐朝诗人。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

    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

    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二十五岁中进士。

    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

    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贾岛(779-843) 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

    早年屡试进士不中,曾出家当和尚,所以他的诗多数描写荒凉、孤寂的意境。他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以苦吟诗人著称。

    传说,贾岛骑着毛驴进京赶考,一边行路,一边吟诗。当时他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其中的“敲。

    2.行路的哲学作文900字

    行路

    十八岁迈入成人门槛的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行路和远行。让思绪远行;让理想远行;让意志远行。

    立我江城龟蛇之巅,北望青藏,冰清的泉从雪山淙淙流淌,清泉她要行路,开始行路的浩大远行。

    走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浩涌动中,李白把乐观自信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高处的楼宇,王之涣把“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写出;又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戍边的苍劲离恨写尽。行路中有写意的诗歌。

    黄河,你从雪山壮行到海,你从先贤的足步行路至今,因为你是孕育是荣耀是悲怆。你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行路中有震耳的回声。

    当“入海流”的黄水融入万顷碧波的海天,那小岛边“轰隆”的撞船声和滚滚的浓烟,告诉你福建船老大行路此处的岛叫——钓鱼岛,猛烈相撞的船是日本军舰!行路中有捍卫的尊严。

    行路,行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天苍苍,野茫茫的大漠荒野中,有一位行路人,竟“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不惧唐太宗的圣旨,告别繁华的大唐长安,孤身上路,西行求法,他是玄奘。既有“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绝境,又有卧冰而眠的困境;还有狼狐追逐的险境,更有玄奘行路的遥远梦求。

    17年历程,5万里行程,138个国家,20年苦译,1335卷译本!行路者玄奘,行走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脊梁是行路最远最艰最险的人。

    行路?行路!在行路,在路上。

    当我们热望的GDP第一次超过日本时,兴奋之余,眼前更多是芸芸众生行路的身影。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无数的身影和背影;在挥别父老后,负重上路,在行路中寻梦。高高的脚手架上,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滚落着滴滴汗水;紧张的生产线上,寒冷中忙碌酸胀的双手;地下百米的煤窑,轰鸣的机声,哗哗的煤声,大口的喘气声,在生与死的打拼中,是生活和学费,是行路寻梦。

    十八岁,长路在眼前。

    你听行路者的歌:“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行路者征服的声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是行路者昂扬的高歌。

    凝视远行路标上的提示语: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3.描写战争的唐代诗歌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唐·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杂曲歌辞·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李陵咏】 唐·王维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4.为什么唐朝时诗歌繁荣的时代

    唐代文艺尤其是诗歌的繁荣,堪称空前绝后。

    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成就卓越、流芳百世的诗人数以百计,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诗篇多达数百篇。这种盛况,古今中外,是绝无仅有的。

    文学史专著和教科书归纳唐代文艺繁荣的原因,大致都如同郎中开药方,社会环境的外因若干条,文学规律的内因若干条,加在一起,名目很多。 但是,据我看,最要紧的就是一条:唐代的最高统治者对文艺包括诗歌创作采取了完全不加管束的政策。

    据我所知,唐代有诗人因为诗歌写得好,给皇帝留下印象,而得到仕进的机会,例如德宗朝的韩翃;唐代有诗人因为诗歌写得既快又好,得到皇帝的当众赏赐,脸上有光,例如则天朝的宋之问;唐代也有诗人因为有作品表现了对皇朝的感情,罪愆因而得到宽贷,例如肃宗朝的王维;当然,唐代也有诗人(例如刘禹锡)因为屡次写诗讽刺权臣,仕途变得坎坷;但是,唐代就没有一位诗人因为写过批评制度、讽刺现实的诗句,而被人罗织,而触怒龙颜,而遭到任何惩罚的! 须知,开国皇帝曾立下“不得杀士大夫”规矩的宋朝,大文豪苏轼都曾经因为几句诗,被人故意曲解为有犯上之意而投入牢狱,几乎性命不保。 明清以降,因为作诗写文章,丢了性命的文人,简直是数不胜数。

    按照别的朝代的文禁标准或曰文艺政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得受到程度不等的惩罚,轻则革职流放,重则杀头抄斩。以杜甫为例,他写过《奉先咏怀》、“三吏 ”、“三别”等批判现实的作品,诗中讽刺过本朝宰相(李林甫、杨国忠),嘲笑过本朝皇帝(肃宗李亨)的怕老婆(“张后不乐上为忙”,张良娣皇后一不高兴,李亨就慌了手脚)。

    不说这些,单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在许多朝代,就足够脑袋搬一次家的了。碰到朱元璋那样的皇帝,恐怕就得腰斩。

    但是,唐代的杜甫,安然无恙,毫毛无损。李白差点被杀,也跟他的诗歌作品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因为他参加了后来被定性为叛乱的军事行动。

    李唐王朝之所以会有这样无为而治的文艺政策,我想,跟李世民的思想密不可分。 《贞观政要》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件: 太常祖孝孙奏所定新乐。

    太宗曰:“礼乐之作,是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

    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

    太宗曰:“不然,夫音声岂能感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 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

    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何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能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

    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 ”太宗然之。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记载了李唐王朝的实际奠基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文艺思想,简而言之就是:音乐之类的文艺作品跟国家的兴衰没有任何关系,它不会影响人心,不会导致亡国。 从这个思想出发,李世民很自然地对文艺创作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也就是说采取了自由文艺政策。

    众所周知,李唐是中国三四千历史的一流王朝,是它那个时代国际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历史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它的自由文艺政策不但没有给李唐王朝造成丝毫危害,反而借着文艺的繁荣,极好地润色了它的鸿大帝业,使之更加光芒万丈,烛照寰宇。

    唐太宗这一次“长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文艺繁荣、社会和谐、国家强盛,自由宽松的文艺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一个人跑得快,跑得好,就得让他手脚不受束缚,思想没有包袱。

    奥运会运动员如此,文艺创作亦如此。我不相信,给刘翔戴上脚镣手铐,他还能在世界大赛上获得金牌,为国争光。

    或许,治大国者不应该太看重文艺,文艺不过是人们抒情、娱乐的工具而已,它无关乎邦国的兴亡。

    5.【唐朝杜牧的清明这首古诗原文四句是什么】

    清明(原名:杏花村) 杜牧 【诗歌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6.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的本意是什么

    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7.推敲”一词来源于唐代诗人谁的诗歌创作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句的故事。

    贾岛,字浪仙,苑阳(今河北涿县)人。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详细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8.推敲一词来源于唐代诗人那首的诗歌创作

    贾岛于夜间访友不遇,在驴背上作诗句,斟酌“推”字或是“敲”字,无意间冲撞了韩愈(768~824)的仪仗队伍,被人带到韩愈马前问话。贾岛说了自己正在作诗,“推”或“敲”两个字一直未能定夺。

    附录(一),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录 (二),贾岛小传: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大唐诗歌行路的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