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七言韵律入门

    1.七言律诗格律基本要求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每句七个字。

    2.七言律诗格律基本要求

    七言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三、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扩展资料 七言律诗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体格律。

    3.唐诗七律和韵律平仄是怎样的

    一、唐诗七律: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释义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特指成熟于杜甫,时盛唐诗人李白有七律八首,高适七首,王维二十六首,且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胡应麟“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 , 一变也。高、岑、王、李, 风格大备, 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 又一变也。” ( 《 诗薮 》 内编卷五 ))。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

    七言律诗

    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二、韵律平仄:

    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如果让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查字典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总之,我们遇到诗词格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却用了一个今天读起来是平声的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g的字,就不会是入声字。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韵书或多练习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4.七言律诗的格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xfmnwk 七言律诗学习会书怀赤壁万丈思潮激荡时,飞毫醉墨急成诗。

    卧云枫畔酹江亭,逸石闲花笑古今。满腔热血酬天下,拔代雄才著伟辞。

    明月岂知离别恨,清风犹慰寂寥心。抑浊扬清勤众愿,击流破浪继先知。

    涛惊扬子千年梦,树隐西山九曲情。梅花不怕春寒重,独占东风第一枝。

    欲饮杯中无美酒,空将瘦饼对肥菱。观影剧《红楼梦》二首观影剧《红楼梦》二首悼黛玉赞宝玉银眸玉齿火肝肠,不入红楼骨亦香。

    红梅骨格海棠情,珠玉皮。

    5.古诗的基本格律入门

    古诗格律,单就近体诗而言,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押韵,二是平仄。

    押韵主要是押“平水韵”,也叫“诗韵”,和普通话的押韵有些出入,每个韵部有哪些常用字,这个需要记忆。一般同一首诗只能用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做韵脚。

    平仄第一要分清哪些是平声字,哪些是仄声字。要会识别古入声字。

    普通话里第一声、第二声的字刨去古入声字以后基本就是平声字,其余的字就是仄声字。诗句的构成,基本上是平仄交替,一二句平仄相反,二三句平仄相粘。

    还要避免孤平与三平调。此外还有特殊句式的拗救。

    古体诗格律要求比近体诗宽,可以按照方言来押,可以换韵,对平仄也无甚要求。格律基本上就这些内容。

    具体展开还得查阅工具书啊。百度文库里搜索一下就得了。

    6.唐诗格律有“拗救”,有规律可循吗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 基本形式 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至于你说的拗救问题,我不知道你具体想知道什么就帮你找了一些资料——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这种方法称为拗救。

    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改变,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高低,不会由于出现拗句而影响声律的和谐。

    但必须注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例如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其格律安排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完全合律,而对句第一字应平声,现在用了仄声“月”字,如果不救,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第三字必须改为平声,现在用了平声字“明”,对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就合律了。 又如杜甫的《后至》中:“远在剑南思洛阳”本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应平而用了仄声,如果不救,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

    现在补救,第五字应仄,改为平声字“思”,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不拗了。

    另一种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为特定的平仄格式。如七言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其特点是将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如张籍的七绝《凉州曲》的第二首中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其出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六字应仄,现在用了平声字“恩”为了补救,将应平的第五字改为仄声“主”字,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又如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平平仄平仄”,如杜甫的《月夜》,尾联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出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现在第四字用了平声字“虚”,那么应平的第三字改为仄声字“倚”,成了“平平仄平仄”,但这里必须注意,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二) 对句救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句中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没有条件补救时,便在下一句的适当位置进行补救。

    例如唐代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中的颈联,“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此联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现在上联第三字应该平声处,却用了仄声字“落”,成了拗句,对句第一字本来可平可仄,现在用了仄声字“枳”,如果不救,就犯孤平。所以必须改为平声字,一个“明”字,既救了本句也救了上句。

    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累见不鲜的,我们不再举例了。(三)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杜甫的《寄杜位》中“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其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句平仄对,而上句第五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万”,而上下句都没有救,以至造成仄声三字尾。又如韦应物的五律《淮上喜逢故人》中的颈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按格律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第三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一”,造成三连仄,同样上下句都没有救。

    由此可见,凡诗句由于内容需要,而出现拗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固然可以在本句或下句采取补救,但如果受字面限制,也不必勉强去救。 参考资料: ?si=4 希望能帮到你。

    7.求老师指点唐诗韵律是怎么回事

    1、唐诗韵律是怎么回事?唐诗韵律就是说唐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要讲究诗句的押韵和格律。

    我国的诗歌创作,发展到唐朝时出现了一种有别于前代诗体,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文学史上称之为“近体诗”(唐之前的诗体叫“古体诗”,但我们现在称为“古诗”的实际上也包括了唐诗以及后来的宋词、元曲、清代文人的诗词等,这是要明确的)。2、平仄概念是什么?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

    在古代,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与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代的“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大致上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阴平和阳平),“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现在已没有了入声,古代的入声字现在已分化到阴平、阳平或去声中去了)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称之为“调平仄”。3、五言七言平仄押韵的规律。

    唐朝的格律诗,有一定的体式,各个句子之间根据“间”(句中平仄相间)“对”(一联之中,一般地是前四字平仄相对、相反)“粘”(上下联间要相粘,就是大体相同)“韵”(一般地,偶数句尾字要押韵)等规则组句(参看五绝A式的说明);其常见的格式有:⑴ 五言绝句A 式(起句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 (句中平仄相间)平平仄仄平 (与上句组成一联,平仄相对;尾字入韵)平平平仄仄 (与第二句平仄相粘,为避免三仄尾,第三字与第二句的不同)仄仄仄平平 (与第三句相对;尾字入韵)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式(起句仄起平收,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如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C 式(起句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如李端《听筝》:鸣筝金黍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得”、“拂”两字古仄。)D 式(起句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如李嘉佑《白鹭》:江南渌水多,顾影暂通流。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2)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格式即是在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上【根据“间”(句中平仄相间)“对”(一联之中,一般地是前四字平仄相对、相反)“粘”(上下联间要相粘,就是大体相同)“韵”(一般地,偶数句尾字要押韵)等组句规则】再叠加四句,分别为:A式 首句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如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国”“结”古代为仄声字,“仍怜故乡水”为变格)B式 首句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白”古代为仄声字)C式 首句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歇”古代为仄声字)D 式 起句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如李商隐《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注:“屋”古代为仄声)(3)七言绝句格式 七言绝句的格式即是在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的基础上,在各句的前边按照“间”“对”“粘”的规则加上两字。

    具体有:A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节”字古代为仄声。此诗第三句“好风景”之平仄为“仄平仄”,是变格,也是比较普遍的格式。)

    B 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 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节”、“插”古代均为仄声。)D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与五言律诗一样,也可以看作是绝句基础上的叠加形式。

    具体为:A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

    8.关于写五指的七言格律诗

    1、诗的分类法.唐后诗分为:1、古体诗与 2、今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今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2、我们学诗如何入门?学诗入门要学格律 ,一个球员不知规则不可对能成为球星,有人因一时不懂,就反对格律,是不对的.我们从律句学起,写七言律绝,在七言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专业球员出手就正规.今天先讲平仄这个令许多人晕的东西.古来众多诗人经过研究,发现我们之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发现平仄交错起来才好听,又实践,发现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就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这些就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 大家学诗要有一个理念,就是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诗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听,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调. ★格律诗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韵 1、什么是韵 中国字之音由声母、韵母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如:妈、麻、骂,花,沙、茶,又如、阳、养、漾、等 .诗讲究音律之美、节奏之美,要好听.故中国的诗词歌赋全部要押韵,顺口溜都要押韵.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吵架不记仇.流、仇押韵,不然不顺口. 古人没拼音,就选出代表字来代表,老四声中,古人有平声韵部、上声韵部、去声韵部、入声韵部, 每个韵部中有好多个同韵字,这就是韵书了,我们可查.注意:把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韵,又叫叶韵. 2、什么是押韵 押韵又称叶韵,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中国的民歌、民谣、戏曲、诗、词等,都是叶韵的.不押韵肯定不行. 3、什么是老韵和新韵 古四声也是不断变化的,到了今天,我们都用普通话了我们现在说的老韵,指平水韵.新韵指普通话的韵,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对用新韵.我个人观点是初学者先用新韵,之后慢慢老韵就懂了. 下面说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什么叫平水韵.人口音不停地变,故韵也不停变,变到后来变成平水韵,平水韵是离我们最近的老韵,我们说老韵就指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参照上面)在平水韵中,其平声部有30个韵部,为了方便记忆,人为分成上平15韵、下平15韵,象一本书分为上下二册,没什么特别的.我们常见人说,限用上平第二,或说限用上平冬,就是说我们用上册的第三个韵来写诗.上册有15个,下册有15个,没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宽韵、窄韵、险韵,一个韵部中同韵的字多叫宽韵,宽就是字多,我们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选用供选用.字少叫窄韵,路窄么就不好走.最少的叫险韵,危险,用不好就弄错了. 第四:什么叫韵头、韵尾.韵母中分韵头、韵尾,凡韵尾相同的,也是押韵的字,韵头不同无妨. ★四声和平仄的关系 笫一、今四声 今四声是普通话音,四声为一、二、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

    9.【关于古诗和现代诗的押韵古诗怎么个押韵法

    古诗: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居沃野枝繁茂,平平平仄仄,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碧叶千张似玉雕.仄仄仄平平.雀跃树枝头.仄仄平平平仄仄,本是同根同血脉,仄仄平平仄,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何飒飒起风涛.平平仄仄平.清波荡小舟.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随意弄迷离,平平仄仄平,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常使伊人费苦思.仄仄仄平平.兰水一诗泉.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风涛初识我,仄仄平平仄,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松花江水洗胭脂.平平仄仄平.笑声来枕边.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仄仄平平平仄仄,一阵狂飙如猛兽,仄仄平平仄,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飞沙走石信天游.平平仄仄平.经冬复历春.平平仄仄平平仄,屋摧树倒禾苗折,平平平仄仄,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暴戾人间万象蹂.仄仄仄平平.不敢问来人.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仄仄平平仄仄平,行路方知蜀道难,仄仄仄平平,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千篇斗酒海天宽.平平仄仄平.金轮挂太空.平平仄仄平平仄,胸中日月吟风处,平平平仄仄,环球光耀彩,仄仄平平仄仄平.何止吴歌楚舞寒.仄仄仄平平.万物显春荣.至于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碧波·桃花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现代诗的特点*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诗歌“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当然现代诗并不要求必须押韵,但还是应该适当讲究节奏和韵脚,这样才能具有音乐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