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寻隐者不遇朗读

    1.《寻隐者不遇》古诗的全文,要带拼音的,如果有背景图片就更好了

    寻 隐 者 不 遇 táng jiǎ dǎo 【唐】贾岛 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松下问童子, yán shī caǐ yào qù 言师采药去. zhǐ zaì cǐ shān zhōng 只在此山中,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4.处:地方.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2.古诗改故事《寻隐者不遇》作文

    一天清早,贾岛一起床,就带上干粮,上山去访一位隐居人。

    这位隐居人精通医术,隐居山中,采摘草药,小有名气。此人只有在病人快不行的时候才出现。

    而且每次都能把病有治好。贾岛很崇拜此人,才这么早去拜访的。

    根据邻居所提供的信息,隐士住在一座山下的树林里。贾岛进了树林。

    林子里全是松树,景色十分美丽。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一棵棵松树遮天蔽日。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贾岛终于看见了一座在阳光下的小草房,便走上前去。一个小童子正拿着一根木棍和一只小狗玩,便问道:“你师傅在家吗?”童子听了,停下玩乐,有礼貌地回答:“我师傅每天都要上山采药。

    五个时辰才会下来。”贾岛听了非常惊讶,一个人竟能上山那么长时间,真是太有毅力了!贾岛放眼望去,只见起伏的山峰若隐若现,云雾缭绕,别说是人了,就算是一棵大树也找不到!贾岛无奈,只好谢过童子回家了。

    虽然没见到这位隐居人,但他采药的艰辛和执着却一直刻在贾岛的脑海里。

    3.古诗《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寻隐者不遇⑴松下问童子⑵,言师采药去⑶。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⑷。⑴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4.寻隐者不遇 古诗

    【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五代-贾岛 注释: [1]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路山中的人。

    本诗一作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无根据。 [2]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 [3]言:说。

    [4]处:去处。 解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详解如下。

    5.寻隐者不遇古诗原文

    1、原文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3、注释 ⑴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4、《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