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为什么说杜诗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变化

    1.如何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诗歌的主要特征的。

    具体地说,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 杜甫诗歌的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家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袁行霈、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云: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393636浪起伏、反复低回。 最近几年,有些学者认为:“沉郁顿挫”并非杜甫关于自己作品风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讽喻意义。

    文学史家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 风格的做法并不符合杜甫的本意。还有些学者认为,“沉郁顿挫”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郁,又能讽刺规谏,应该从内涵和成因考察不够,还要从艺术形式上来考察。

    纵观学界对“沉郁顿挫”的理解,虽存在有相同的部分,已经取得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分歧仍然很大。其实,“沉郁顿挫”的提法出于杜甫。

    在杜集中共有三处提到这一个词: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

    (《进雕赋表》) 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朝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方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盛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 在《进雕赋表》中,杜甫以扬雄、枚皋自比,认为自己的诗文水平和他们旗鼓相当,并分别以“沉郁顿挫”和“随时敏捷”来分别赞美扬雄和枚皋。枚皋性格诙谐,才思敏捷,武帝每有所感,就让他作赋,他能下笔成章,所以在汉代文坛上他的成果最多,但他并不以讽谏为创作的宗旨。

    由此可知,“随时敏捷”是指枚皋而言。扬雄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作文也不能一挥而就,自然说不上“随时敏捷”;所以“沉郁顿挫”是针对他而言。

    在汉代的赋家中,扬雄的作品最具讽谏和批判精神的。“他所说的‘沉郁顿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现实的内容,具有对君主和朝政的讽谏功能。

    杜甫说的这段话,是向玄宗自荐之辞,说自己写作诗文既具有扬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中“比兴体制,委婉顿挫之词”, 着重肯定它们继承了《诗经》美刺比兴和“主文而谲谏”(《毛诗序》)的传统,注意运用诗歌对封建统治者进行讽谕,产生有益于政治教化的作用。

    因此,“微婉顿挫之词”强调的重点也已不是指语言、表现手法的深隐曲折,而是指作品中寓有的讽谕之意。至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浏漓顿挫”,从字源学的角度老考察,意思指形容舞姿的疾徐变化。

    但纵观整首诗和序,今昔对比,慨叹时事,大有劝诫当朝,警戒来世之意。因此,我们认为,杜甫“沉郁顿挫”的本义强调自己作品具有深刻的讽谏意义,但经过后世文人发挥已经变成一种美学风格,这种风格大致可以概括为:“感情深沉苍凉、盘纡深茫;意境开阔壮大、充实厚重;笔法曲折凝重、中锋强劲;语言老练精确又灵动自由;韵律抑扬顿挫并回环流走。

    这种诗美蕴含深厚的社会内容、强烈的人生感情、浓郁的生命意识、厚重的历史内涵,以激情出之又受理性精神的节制。” 在笺注杜诗时,杨伦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解读杜诗“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主要表现在:①、“沉郁顿挫”指杜诗写作章法上的纵横捭阖、不拘一格以及意象的雄奇高大所形成的境界。杜诗在书写上往往不拘格法,别出心裁,曲折起伏,这样就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审美效应。

    如《咏怀五百字》,国家之安危,百姓之疾苦,自己之抱负,家庭之凄惨,当局之荒淫,相互交织,波折起伏,写法上不拘泥前人,真可谓“金声振玉”。杨伦点评曰:“五古前人多以质后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语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此及《北征》,尤为集内大文章,见老杜生平大本领;所谓巨刃摩天,乾坤雷硠者,惟此种可以当之。”再如《韦讽禄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在结构章法上亦不落窠臼,独树一帜。

    杨伦评点曰:“此与前篇《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俱极沉郁顿挫,。

    2.怎样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是杜甫的诗歌特有的特点,解释如下:

    一,简介: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乘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二、详解:

    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623539,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三,补充解释:

    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是此意。“沉郁顿挫”可说概括了杜甫诗歌的基本特征,如《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等,可谓是沉郁顿挫的典型。

    3.如何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诗歌的主要特征的。

    具体地说,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 杜甫诗歌的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家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袁行霈、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云: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393636浪起伏、反复低回。 最近几年,有些学者认为:“沉郁顿挫”并非杜甫关于自己作品风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讽喻意义。

    文学史家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 风格的做法并不符合杜甫的本意。还有些学者认为,“沉郁顿挫”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郁,又能讽刺规谏,应该从内涵和成因考察不够,还要从艺术形式上来考察。

    纵观学界对“沉郁顿挫”的理解,虽存在有相同的部分,已经取得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分歧仍然很大。其实,“沉郁顿挫”的提法出于杜甫。

    在杜集中共有三处提到这一个词: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

    (《进雕赋表》)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朝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方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盛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 在《进雕赋表》中,杜甫以扬雄、枚皋自比,认为自己的诗文水平和他们旗鼓相当,并分别以“沉郁顿挫”和“随时敏捷”来分别赞美扬雄和枚皋。枚皋性格诙谐,才思敏捷,武帝每有所感,就让他作赋,他能下笔成章,所以在汉代文坛上他的成果最多,但他并不以讽谏为创作的宗旨。

    由此可知,“随时敏捷”是指枚皋而言。扬雄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作文也不能一挥而就,自然说不上“随时敏捷”;所以“沉郁顿挫”是针对他而言。

    在汉代的赋家中,扬雄的作品最具讽谏和批判精神的。“他所说的‘沉郁顿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现实的内容,具有对君主和朝政的讽谏功能。

    杜甫说的这段话,是向玄宗自荐之辞,说自己写作诗文既具有扬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中“比兴体制,委婉顿挫之词”, 着重肯定它们继承了《诗经》美刺比兴和“主文而谲谏”(《毛诗序》)的传统,注意运用诗歌对封建统治者进行讽谕,产生有益于政治教化的作用。

    因此,“微婉顿挫之词”强调的重点也已不是指语言、表现手法的深隐曲折,而是指作品中寓有的讽谕之意。至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浏漓顿挫”,从字源学的角度老考察,意思指形容舞姿的疾徐变化。

    但纵观整首诗和序,今昔对比,慨叹时事,大有劝诫当朝,警戒来世之意。因此,我们认为,杜甫“沉郁顿挫”的本义强调自己作品具有深刻的讽谏意义,但经过后世文人发挥已经变成一种美学风格,这种风格大致可以概括为:“感情深沉苍凉、盘纡深茫;意境开阔壮大、充实厚重;笔法曲折凝重、中锋强劲;语言老练精确又灵动自由;韵律抑扬顿挫并回环流走。

    这种诗美蕴含深厚的社会内容、强烈的人生感情、浓郁的生命意识、厚重的历史内涵,以激情出之又受理性精神的节制。” 在笺注杜诗时,杨伦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解读杜诗“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主要表现在:①、“沉郁顿挫”指杜诗写作章法上的纵横捭阖、不拘一格以及意象的雄奇高大所形成的境界。杜诗在书写上往往不拘格法,别出心裁,曲折起伏,这样就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审美效应。

    如《咏怀五百字》,国家之安危,百姓之疾苦,自己之抱负,家庭之凄惨,当局之荒淫,相互交织,波折起伏,写法上不拘泥前人,真可谓“金声振玉”。杨伦点评曰:“五古前人多以质后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语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此及《北征》,尤为集内大文章,见老杜生平大本领;所谓巨刃摩天,乾坤雷硠者,惟此种可以当之。”再如《韦讽禄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在结构章法上亦不落窠臼,独树一帜。

    杨伦评点曰:“此与前篇《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俱极沉郁顿挫,尤。

    4.求杜甫在不同的时期写的诗 风格有什么变化

    甫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无论杜甫自己评论家,都公认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

    “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词评家陈廷焯说:“沉郁之中,运以顿挫,方是词中上乘。”

    不独是词,诗也如此。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郁”通过“顿挫”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了解杜诗“沉郁”的思想内容,必须了解杜甫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倾向。另外体会他诗歌“顿挫”的艺术特点,还应了解一点诗歌格律常识。

    杜诗无处不在的忧国忧民的现实内容和诗人不惜牺牲自我的思想情情怀构成了他“沉郁”的诗歌风格,并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他的风格特点是由现实主义内容所决定的。

    首先,杜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民百姓的关注和同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刻同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姓受剥削凌辱的现实。

    他还在一些诗歌里为人民代言:“县官虑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活随百草。”(《兵车行》)他甚至对统治者提出抗议:“君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客》)在人民的痛苦生活前,他不惜牺牲自己。

    屋漏天寒,稚子不嗳,彻夜难眠之时,他还发出这样的慨叹:“君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次,杜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紧密相连的。

    安史之乱危及国家前途时,面对破败的山河,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他又“涕泪满耶裳”,在漫长的期待和奔走中他甚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苏联停浊酒杯。”杜诗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与的颠涕流离,作者的诗情寄托其中,郁结深度而寄寓深广。

    杜甫“顿挫”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杜甫的叙事诗大多采用五、七言的古体诗,而抒情诗多用五、七言近体诗。他们近体诗讲究结构的回环照应,音节旋律的铿锵顿挫,对仗的工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杜诗风格特点,应了解风格形成的原因,即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及诗歌特点。杜甫35岁之前,主要是学习游历。

    那时社会富足安定,是其创作的准备期,同时在思想上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确立了“致君克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45-48岁,社会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诗人曾陷敌阵,曾逃难于危急,也曾积极抗敌。

    国家命运危险、人民灾难深重,使他感到彻骨的国破家亡之痛。49岁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虽然他生活困窘,甚至常常挨饿,但他却定下了一千首诗,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襟。”然而时时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人最后竟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儒家思想“民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意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都是形成杜甫诗风格的主要因素。杜甫以五、七言近体诗写生活及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发挥了近体诗的功能。

    杜诗特别讲究音律,对仗的和谐之稳,形成独特的音律美。创作中,他还特别注重诗歌结构上的回环照应,起承转折,令人体味其中的审美趣味。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前人早有论述,我们以杜甫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登高》为例详细讲解,加深认识。《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潜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今诗的前四句绘景,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天高”“沙白”“猿啸”“鸟飞”都是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境界雄浑高远;天高风急才闻落木“萧萧”,才见波涛“滚滚”。在萧索荒凉的景象中,饱含诗人无穷的情思,仿佛读到一个兀立高台的穷儒无尽的“悲秋”之情,只是这难以言尽的情绪不是直接点明的,而是渗透在画面之中。

    五、六两句中上文自然过渡,抒写自身疾病缠身漂泊不定的苦难生活及触景生悲的内心感受。“万里”“百年”包容时空,尽写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秋风萧瑟,暮年多病、登台远眺这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强烈地表达出蕴于诗人内心的沉郁悲抑的情感。

    而尾联“艰难者恨”田字,不仅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怀和难以排遣的羁旅愁思,写出个人身世的飘零,处境的困窘,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的颠沛流离。这些都使他“繁霜鬓”,这一切都需酒来排遣,但又因生活困窘,年老多病不得不暂停饮酒,那么这郁积又从何抒解呢?诗歌曲折顿挫的笔法,使作者的情感更深刻,凝重。

    从艺术形式上看,《登高》前三联对仗工稳。诗句多用双声叠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

    其中“艰难者恨”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时一字一顿,四声之美令人赞叹,“繁霜鬓”“浊酒杯”平仄相对,平仄交错,节奏分明,在全诗曲。

    5.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一颗光焰万丈的巨星。这位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他出自至性至灵的呼喊,把对 自家命运的自叹自怜、对社会人生的大悲大痛融为一体;从以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描绘了盛唐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时代社会画卷,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以及自己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熔铸成了一部具有众多社会内容、鲜明时代特色、强烈 政治 倾向和兼擅众长、沉郁顿挫风格的 “诗史”,彪炳青史,流芳千古。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来自于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诗歌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上面。

    第一,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 艺术 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逾墙而逃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殷勤劝饮的田父,昏庸无能的大臣……组成一个人物形象画廊。栩栩如生,刻画淋漓尽致,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第二,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 自然 感人。作者从现实中找出题材,作出优秀的作品.作者的倾向性从作品中流露,而不是在作品中强调作者的主观意识。例如杜甫诗歌《丽人行》写到 “三月三 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 肉匀。绣罗新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 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臣相嗔 !”

    这首诗讽刺了杨氏兄妹的骄奢荒淫,曲折地反映了君主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妙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细腻的笔触,鲜明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自己的倾向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流露出来。正如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所说: “无一字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声感叹,点逗处声声感叹。”从而有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另外,如《石壕吏》、《兵车行》、《垂老别》等著名诗篇,都出色地运用了这种手法,让倾向从事物本身流露 出。

    第三、杜甫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精彩传神。比如 《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口吻写出:“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时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将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仓皇。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儒裳。罗儒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首诗很好地体现出杜甫爱国与爱民的思想,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将新娘送别丈夫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展示无疑,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因为在当时只有先平定战乱,才能得到最起码的休养生息的环境。显然是新妇的呼声,也体现了杜甫的思想。它如《无家别》、《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通俗朴素,各各符合性格、身份、年龄特征,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特色。因为人物的语言传神,使我们在阅读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着真实、亲切的感觉。

    6.为什么说杜甫是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而止。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这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进雕赋表》)。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清代叶燮《原诗》中说:“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自甫以后,在唐如韩愈、李贺之奇奡,刘禹锡、杜牧之雄杰,刘长卿之流利,温庭筠、李商隐之轻艳,以至宋、金、元、明之诗家,称巨擘者,无虑数十百人,各自炫奇翻异,而甫无一不为之开先。”这样说,不无夸张之处,但杜甫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和善于创造,而开启了后代众多诗家、诗派,却是无疑的事实。以上供参考。

    7.论述题杜诗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杜诗集大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答:杜诗集大成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广泛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 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其爱国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在五言古诗上又受到王粲、曹植、陶 渊明等人影响,又向齐梁优秀诗人学习.他主张力崇古调,兼取新声,能兼取众人之长.不仅学曹植、陶渊明之古体,而且学阴铿、何逊、庚信等人的讲究对仗声律,不仅学习古人,而且推当代的初唐四杰.2、兼备众体,风格多样.五古、五排、七古、七律等 均有突出成就,风格以浓郁顿挫为主导,另有平淡简易、含蓄委婉等多种变化.3、锤炼语言,炼字炼句.广泛学习借鉴前人的基 础上自铸伟辞.杜诗的句法变化和练字的精当,相当惊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