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五百字唐诗汉皇写的

    1.关于古诗的话题,五百字作文

    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五百字以上的诗词

    『诗词比兴』 文人自古狂,集韵正文章。我来纵今古,知己知彼当。

    酒逢故人醉,笙歌伴舞娘。飞雪邀春到,唯有傲梅香。

    丈夫能欲大,君子行欲方。清雅圆如志,事欲少唯良。

    海纳百千浪,猛虎深山藏,紫内真红色,临老才思量。

    龙归云悠荡,麝过春草芳。好马英雄骑,奋蹄敢放缰。

    漫天群星灿,难如孤月光。好诗书尽有,名山多僧堂。

    仁义礼智信,孔孟和老庄。逢春枯木发,难做两度王。

    尚志徒高远,少小离梓桑。数尽凌云路,汗颜不归乡。

    谁懂世间事?道指张子房。石公桥上戏,成就汉刘郎。

    家须一孝子,国里有栋梁。花红无百日,生死皆平常。

    巍壁立千仞,无欲志能刚。君家中道落,十有中山狼。

    纵有书万典,圣人不乱纲。谁能不白发?王孙贵贾商?

    指山卖磨者,信口都雌黄。徐福谀赢正,东海自种粮。

    大厦广千间,夜宿六尺床。酒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五岳图挂上,指手山行行。谈沧溟之广,如同海上航。

    疏八珍之馔,庖丁且心慌。守分耕锄地,温饱谢天苍。

    窗下十年寂,一榜天下扬。群狗围虎吠,雄心落平阳。

    莫问荣枯事,观颜便知详。青莲空怀志,武穆为忠亡。

    黄雀总在后,传世笨螳螂。药可治假病,酒后更神伤。

    平生皱眉事,忠义两茫茫。对酒当歌赋,人生几何昌?

    读了百年史,长城却河殇。学得乌龟法,失事头不昂。

    接人蔼然处,遇事若然祥。无事超然者,必得众人帮。

    民情求本质,文过则伪装。人道本直路,虑佚则倾疆。

    圣人故制礼,循序自然彰。势其有所梏,小柔克大钢。

    仁暴殊途至,非暴无仁猖。察微在乎定,来乱岂慌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词进曲囊

    3.唐诗中写谢安的诗一共多少首

    李白诗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感情强烈,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新奇,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

    即使信笔挥撒,也能自然天成,且语言清新明快,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意境奇伟瑰丽,继屈原之后,登上浪漫主义诗歌之巅,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人称诗仙,有《李太白集》,存诗达九百余首。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唐代极盛时期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他不事权贵,刚正不阿,却心仪谢安,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崇高理想,欲挽狂澜于既倒,并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咏志诗《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的怀古诗《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金陵)》(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策)可填江,一扫不足论(朝为我吞)。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至今古城隅),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长啸)武陵源。

    李白用二百余字的篇幅,全面地描述了谢安指挥淝水之战的背景和过程,也抒发了自己的敬仰之情。李白远不止一次地将谢安与苍生联系在一起,如“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赠友人三首》其三),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赠韦秘书子春》)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二)。

    李白也非常羡慕谢安倾倒碧空云彩,赛过清响猿声的楚舞吴歌,佩服他为了苍生黎元,而东山再起,并谈笑之间安定天下的宽阔襟怀,深爱之情油然面生,希望到九霄云外去飞翔。他的《书情题蔡舍人雄(梁雄)》:尝高谢太傅(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他的另一首诗《赠常侍御》: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

    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

    此诗说谢安隐居东山,原先并不曾想到济世天下,一旦东山再起,却能力挽狂澜,且功业垂成,又风流潇洒。如大贤能屈能伸,象季叶这个地方因为有遗贤,故而轻视风雅。

    见《初学记》司空箴曰:“昔在季叶,班禄遗贤。”李白在东山凭吊这位旷世风流宰相,他不由回顾起谢安当年作“浩浩洪流咏”的风采。

    《东山吟》(一作醉过谢安东山去江宁城三十五里,晋谢安携妓之所):携妓东土山(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五(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高)咏何必奇?李白不仅崇敬谢安的雅望,还表示要学他那样为人处事。

    如“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送岑徵君归鸣皋山》)、“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子(屈)平”(《秋夜独坐怀故山(去长安后)》)、“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李白多次回忆东山之游,《忆东山二首》: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前一首怀念谢安的东山上的蔷薇花不在开吗?以及歌妓白云、明月的下落何方?后一首说作者今天携带歌妓来了并大声叫唤,为什么却没有人回答?《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

    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这一首也写作者侄儿李良携带歌妓去会稽时,春光融融高兴之情,不由加快步伐,远看真象桃李妹妹花,实为镜中花。

    李白也喜欢象谢安那样携妓出游。“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携妓登梁王栖(楼)霞山孟氏桃园中》)、“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其一)。

    又叫别人不要随去学谢安隐居林泉,你离谢安太远了,如“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送梁四归东平》)。杜甫诗杜甫,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善于运用古典诗歌诸多体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为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有《杜工部集》传世,他与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但都一样崇敬谢安,将之比喻成汉趄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其《宴王使君宅题二首》: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

    逆旅招邀近,他乡思绪宽。不材甘朽质,高卧岂泥蟠。

    泛爱容霜发,留欢卜夜闲。自吟诗送老,相劝酒开颜。

    戎马今何地,乡园独旧山。江湖堕清月,酩。

    4.怎样写一篇500字的古诗赏析文章

    在下摘两首供楼主选择。

    1《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 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摮前椎鄄试萍鋽,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摬试萍鋽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撉Ю锝暌蝗栈箶,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摴樾乃萍龟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

    摿桨对成洳蛔。嶂垡压蛑厣綌,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撘褦字把撎洳蛔和摴蛑厣綌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2.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赠柳表示留念。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摵涡朐箶,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怨杨柳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在下摘两首供楼主选择。1《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3. 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

    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摮前椎鄄试萍鋽,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摬试萍鋽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撉Ю锝暌蝗栈箶,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摴樾乃萍龟的心情。

    5.放鱼古诗李群玉改写五百字

    这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隽永。我国古诗中,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咏物诗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不多,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作。

    这首诗,题材独特,角度新颖。作者既入乎其内,深入地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而非泛泛的描写;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社会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受到诗中寓意的暗示和启发。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全诗以呼告式结撰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运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自然。《水经注·河水》:“鳣鲤出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

    但诗人运用这一典故却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鱼寻觅到一个广阔www.slkJ.Org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一个“早”字,更显示诗人企望之殷切。接着以“江湖莫漫游”句,须承而下。“漫游”本是为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但在这里,“莫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却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为什么希望鱼儿要早觅为龙,又劝其莫漫游于江湖之中呢?这就自然无迹地引发了下文:“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香饵”与“铦钩”也都是和鱼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关的事物。这两句诗一气奔注,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锋利之意,“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那触目惊心的形象可以激发人们许多联想,“须知”使诗人告诫的声态更加恳切动人,而“触口”则更描摹出那环生的险要,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对鱼的怜惜、担心的情态。寥寥二十字,处处围绕着题目“放鱼”来写,用语看似平易,运笔却十分灵动而巧妙。

    “寄托”是咏物诗的灵魂。这诗抒写的是放鱼入水的题材,但它又不止于写放鱼入水。诗人的目光绝没有停留在题材的表面,而是在具体的特定事物的描绘中,寄寓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和认识,使读者从所写之物,联想到它内蕴的所寄之意。这首《放鱼》寄意深远。其特色一是小中见大地展开,二是由此及彼地暗示。写的是具体的尺寸之鱼,却由鱼而社会而人生,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善良的人们对于险恶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所咏叹的是“放鱼”这一寻常事物”这一寻常事物,但诗人却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因而音流弦外,余响无穷,使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己和许多正直的人们的遭际而深感同情。正如陶明濬《说诗札记》所指出的:“咏物之作,非专求用典也,必求其婉言而讽,小中见大,因此及彼,生人妙语,乃为上乘也。”此诗可谓得其旨。

    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何况是咏物诗。这首《放鱼》状物形象,含蕴深远,花蕾虽小却香气袭人,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6.谁有一篇五百字的唐诗宋词鉴赏

    晏殊《浣溪沙》鉴赏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人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

    “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

    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

    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

    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

    疏雨滴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

    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

    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

    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象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

    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

    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

    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

    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

    7.【求五百字的古诗鉴赏,】

    .题型与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8.来两首唐诗鉴赏各500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 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 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 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9.家乡的名人徐霞客 作文(500字)

    捧着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总有一股自豪之情在跳动。

    是啊,作为一名江阴人,一个徐霞客的老乡,谁又能按捺住那颗充满激动和自豪的心呢?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我也只能用一个“奇”字来形容他。毕竟,这个千古奇人与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读完了全书,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一生,徐霞客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可他不图名利,对考取功名更是毫无兴趣。少年时的徐霞客更是热心于读些奇文怪书,立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志向,他还曾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

    可见少年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由此可见,徐霞客乃一奇人。

    青年时的徐霞客想探访奇胜的心愈发强烈,可又得接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幸亏他有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母亲,母亲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励徐霞客出游,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来支持徐霞客的夙愿大志。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险旅行,他北历京冀,东渡普陀,南达闽粤。

    徐霞客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曾多次遇盗,绝粮,但是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却选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地理考察事业,可见,徐霞客旅游乃一奇事。 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但可惜的是后来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经后人搜寻才找到六十多万字,仍然有许多残缺。

    尽管这样,这部奇书仍堪称“古今游记之最”,可见其不凡。书真是奇书。

    作为一名江阴人,家乡拥有这样的历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骄傲与兴奋,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惭愧。徐霞客是多么的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仍凭着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

    相比之下,我则软弱的多,一遇挫折就后退,一点细雨就弯腰,我知道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要变得坚强。尽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的走。

    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奇人,干出奇事,写出奇书,但我想徐霞客作为家乡先贤,给我的影响,绝不只是敬佩与仰慕。

    五百字唐诗汉皇写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