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古诗文

    1.全唐诗诗集

    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全书共 900 卷,目录 12 卷,共收唐、五代诗4.89万首,作者2 200多人.在中国,还没有一部集子像《全唐诗》那样收辑这么多的诗歌和作者.最早考虑编纂此书的人是清圣祖玄烨.1705年春天,玄烨在第五 次南下巡视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曹寅邀请了彭定求、沈 立曾、杨中讷等十人参加编书.次年十月,全书编辑完工.全书的编排体 例是这样的:帝王后妃的作品编在最前面,其次是乐章、乐府,接着是唐 代诗人的作品.诗人按时代先后排列,并附作者小传.最后是唐、五代的 词.由于内容浩繁,编纂时间仓促,书中误收、漏收、重复,以及张冠李 戴、次序混乱、考证粗疏等问题不少.尽管有这些欠缺,《全唐诗》还是 一部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为使《全唐诗》更加完整、正确,1960年重新排印出版,改正了 一些明显的错误.此后,又出版了《全唐诗外编》.。

    2.全唐诗诗集

    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

    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

    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四、重新调整了小传。

    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最后,将《全唐诗》的版本及后人的补遗,考订著作,作一简单介绍。

    该书编成的次年,即由。

    3.古诗词大全600首

    1 《咏柳》—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431333963—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 句 》——僧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2 《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 《晴景》—— 王驾(唐)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 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0 月夜 ——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1《春游湖》——徐俯 (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2《春游曲》——王涯 (唐)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33《春雪》——韩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4《春兴》——武元衡 (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35《春词》 ——刘禹锡 (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6《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7《城东早春》——杨巨源 (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8《苏溪亭》——戴叔伦 (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39《怅诗》——杜牧 (唐)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40《喜张沨及第》——赵嘏(唐)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

    4.《全唐诗》所有诗的题目

    凡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

    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基本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句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它不但收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汪绎等10人奉敕编校,由曹寅负责刊刻事宜。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缺,网罗了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是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

    打完所有诗题我们也累死了(+﹏+)~狂晕

    5.谁能推荐几本关于古诗文的书例如《全唐诗》这种,但最好能有名家名

    11、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4、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小学1至6年级古诗词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李白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曾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 暮 苍 山 远, 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 风 雪 夜 归 人。

    江 雪 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 雪。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寒 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 州 。

    全唐诗古诗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