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歌地位
1.盛唐诗歌的地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另请参阅:
2.唐朝诗人的地位高吗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四界因唐诗的开放也受到了百姓和文人甚至宫廷皇族的欣赏和吹捧,被捧至比隋唐文人还高的位置.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等代表诗人都沉醉于吟咏祖国的大好河山即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他们都迷于表到自己对祖国的忠心及保卫祖国山河的决心.此时的诗人因祖国的昌盛,而对保卫领土表现出了无比的热忱,被百姓视为反映其"对盛唐极其爱戴"的体现者.因此愈加趋向被百姓所知所闻,被官员朝庭所任用和欣赏.唐后期,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作为代表诗人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生民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后期,因战火弥漫,诗人作为表达百姓痛苦的直接体现点,与百姓都感同深受,与百姓的痛苦都融为一体,因此,在百姓的阶层中,更为百姓所理解和爱戴尊重,其地位转向了侧重于百姓阶层,服务于黎民群众.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人的诗风走向了颓然和哀愁等,那更是与百姓和国家的命运相密切的!国家的离乱造成了诗人无用武之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因家庭离散经济颓废而愈加走向低贱的地位,不为百姓所闻,不为他人所知,更多诗人宁愿走向隐姓埋名的日子,不问国家的事情。
3.唐朝诗歌为什么会如此繁荣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4.唐朝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期,承前启后,颇多创新。
初唐边塞诗意境雄浑,辽远。宋之问,沈铨期开创了七言律诗。陈子昂,张若虚等人摈弃了宫体诗。中唐元稹,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
1.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2.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339656435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3.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5.初唐诗歌的历史地位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
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6.唐朝古诗 派别 地位 称号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派别
诗风
代表作家
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